阅读历史 |

第262章 太阳真火(已修改)(2 / 2)

加入书签

“贼秃说得机缘,往往都是陷阱。”

三眼冥鸦嘿嘿冷笑一声,不无得意地说道:“本座虽然才出生不久,但是蛋中困了千年,却也没闲着,佛族那点伎俩,本座可是一清二楚。”

“道友对佛族误会太深了。”

净耀眼角抽搐几下,笑着说道:“我佛族向来与人为善,我观道友心生欢喜,觉得很是有缘。”

“嘎嘎……”

三眼冥鸦发生一阵难听的笑声,不地打量着净耀,讥笑着说道:“这个人族便是信了你的鬼话,才成了你的神体容器而不自知。你们佛族管这叫与人为善?”

“能成佛族容器,是他的造化。”

净耀说得极为自然,仿佛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三眼冥鸦的嘲讽,更是丝毫不在意,说道:“道友在雷泽秘境降生,放着冥土本源不要,却要一处秘境的本源,冒着这般大的风险,不就是为神霄真君传承吗?”

“是又如何?”

“贵族天赋异禀,令人羡慕。”

净耀夸赞一声,笑着说道:“降生何地,便能融得一界本源灵运,说是钟天地之灵秀也不为过。”

“嘎嘎……贼秃夸人,没安好心。”

三眼冥鸦嘎嘎怪叫两声,嘴上讽刺挖苦,眼中却是露出几分得意之色。

它这一族,血脉非凡。

降生何地,便能何地灵运本源相融,得天地钟秀,气运加身,一出生便是合道境巅峰,很是逆天。

当然,大多时候,三眼冥鸦一族会选择从冥土出生。

毕竟,那里的大道与它们天生的大道相合,借着冥土之力,修行速度会快很多。往往刚一出手,便能够凝聚道果。若是在其他地方,只怕要稍弱上一筹。

被这般叫骂,净耀脸上却不见分毫恼怒。笑着说道:“神霄真君布下雷泽秘境,已有万载岁月。其间无数天才入内,却不见谁得了传承。道友付出这般大的代价,得到了丝雷泽秘境本源,虽占了一些先机,真自认能够超越以往万栽岁月进来了所有人吗?”

“本座是现在可是合道境。”

“不错。”

净耀点了点头,说道:“道友一族利用种族优势,钻了真君布置空子,确实厉害。只是若真这般想,道友只怕必败无疑。“

“佛族的套路不会变一变吗?”

三眼冥鸦嗤笑一声,像是看傻逼一靓看着净耀,这般拙劣的套路,岂能骗得了它。

“道友觉得我实力如何?”

净耀苦笑一声,样子看起来颇有点无奈。

“一道神体而已。”

三眼冥鸦冷笑一声,说道:“纵然能够发挥出合道之力,这具肉身又能支撑多久。”

“道友好眼光。”

净耀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瞒道友,这是贫僧第八次入雷泽秘境。第一次进入时,我曾以最快的速度,把夺来的躯壳修炼到能够支撑合道境力量的程度,结果止步于第十五境。”

“怎么可能?”

三眼冥鸦大吃一惊,有些意外。

“道友觉得,这些漏洞,神霄真君都不曾算到吗?”

净耀嘿嘿轻笑一声,说道:“八次探索,每经历一次,贫僧便对真君的敬畏加深一分。这雷泽秘境,看似漏洞不少,实则是因为神霄真君并不在意。甚至,贫僧猜测,便是真的破碎一两境,也无关紧要。”

“此话怎讲?”

三眼冥鸦收起轻视之心,不解的问道。

“雷泽秘境的核心,不在于三十六境,而在于每境之间的通道。”

净耀沉声说道:“这是贫僧经历八次探索之后,才得出的结论。三十六境,不过是给进入者的一个缓冲地带。若是天赋足够强悍,身入通道,受神雷轰击,依旧可以领悟神雷规则,甚至速度更快。”

净耀的言外之意已经说出。

既然洞天无关紧要,三眼冥鸦妄图通过融入洞天本源,好领悟此地神雷法则,其实已落了下乘。

“哼,是否有用,试过之后才知道结果。”

三眼冥鸦冷哼一声,深深看了净耀一眼,说道:“一个失败者,也敢言看出真君布置的门道。”

说罢,也不管净耀呼喊,身形一闪消失在山谷中。

“心已动,跑不跑稳不定了。”

净耀目视三眼冥鸦离开,嘴角挂着笑容,随后脑门佛光收敛,没入牧梵眉心。下一刻,牧梵惊醒,看着手中鲜藕,眉眼间全是喜意。

…………

黑色锁链如勾魂之锁,洞穿一名牧氏天骄的胸膛。

直到这名牧氏子弟魂飞魄散,死的不能在死,三眼冥鸦提着的心都缓缓放下,嗯,这个终于正常了。连续碰见三个怪胎,三眼冥鸦心里都有阴影了。从死者身上翻出雷泽秘境钥匙,三眼冥鸦缓缓消失在原地。

同一时间,三境入口处,几道遁光像是一只只受惊的免子,一头钻入通道消失不见。

第四境入口前,牧沧玄盘膝而坐,静静参悟癸水神雷之道。

突然,无数黑色的癸水神雷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如一张巨网般把牧沧玄罩在其中。

牧沧玄睁开眼睛,坚指成剑,冲着雷网一划。

满天的癸水神雷光构成的网幕自中间裂开,擦着着牧沧玄的身子飞过。击打在远处的大泽中,爆发出一阵剧烈声响。

“哈哈,珈蓝仙子追的这般紧,果然是对在下念念不忘。”

牧沧玄哈哈一声大笑,望着从厚重雨幕中走出的绝色女子。

“无耻之徒。”

牧珈蓝俏脸含霜,美目充满怒火,盯着牧沧玄,想到他挥手破掉癸水神雷那一下,眼底深处,露出一抹惊容,“你已参悟透癸水神雷之道。”

“仙子入第三境时,还差一些。”

牧沧玄叹息一声,说道:“只怪仙子走的太慢,此时已功得圆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