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接连悟道(1 / 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很大。
千古以降应该没有比它更大的口号了。
大到很多时候,人们看到这四句话,能够被它的气魄所感染,却不知道它具体是个什么内容,要做什么事情才能做到这四句所言。
李和以往看这四句,也只是觉得有个模糊的方向而已。
但因为最近读了不少书。
对于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从魏南仙执着中领悟到当今世界,哪怕经历了幻想时代,华夏人成为了世界的主导者,思维却依旧还是西方那套的时候。
他忽然明白了。
底层思维不改变的话,所有问题即便现在解决了,以后还会出现。
他明白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仅在阐述为人为君的道理,更是在阐述人与自然的道理。
他明白了老子为何一直强调“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他明白了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不敢为天下先”,应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解,“先”,当是“先乐”。
老子极为注重“不争”二字。
因为他知晓“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早已洞悉社会人心的根本。
《圣经》里面有一句话,被经济学家命名为马太效应:“凡是他有的,要加倍的给他,叫他多余;凡是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其实就是对“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的翻译。
是西方零和博弈那一套的核心,是赢家通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本质。
但。
西方人只认识到了“人之道”,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还要“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要去参悟天道,要去天人合一,要考虑到“损不足而奉有余”是不可持续的。
要克己,要不争。
唯有学会克制,才是人,才是理性,才是文明,否则……只是野兽,只会毁灭。
当今世界。
所有人都想着“第一桶金”,想着“滚雪球”,金钱至上,那么,当“人之道”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必然就是灭亡之时。
我们常言。
华夏人是龙的传人,所谓龙,其实并非是任何生物,也并非是任何图腾,它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也时时都能见到。
龙,是苍龙七宿。
我们整个文明的发端,就是从仰望天空开始的,我们不仅是龙的传人,我们都还是“天子”,我们本身就是天道传人。
这里的天不光是天文历法,跟是世界万物之理。
我们自古就在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明白,人道,并非是“人之道”,还要有“天道”,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核心是“生”,是我们从古至今一直所追求的“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先贤圣人集合不世之智慧,给出的终极答案。
而非未开化的蛮夷只能理解的“死”。
那天,李和忽然顿悟了这些,也终于参悟了人道,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既已明道,入圣便是随时都可以的事情。
只是。
李和以人道悟道,必然要践行此道才行,“为天地立心”,首先要掌握话语权,所以,在此之前,可以先为“生民立命”,而“为往圣继绝学”,李和觉得,历史研究社的历史使命,不光是要探清历史,更要探清文明的思想脉络,重新将华夏文明的核心思想整理、提炼。
不能让先贤们数万年来的智慧,埋藏在遗迹当中,丢失于光阴长河之间,更不能埋没在故纸堆中。
唯有做好了前三点,才能……开万世之太平。
才能让文明真正的逃脱历史周期律,才能真正的解除现实与幻想的矛盾,才能真正的实现星辰大海,拥有世界。
所以。
李和并没有说大话,查理斯这种世家子弟,也的确不配向他讨教,韦培渊这种人,他杀了也就杀了,韦氏的那位家主,韦承业来了,也不过是挡在人道洪流前方的一颗石子而已。
我以人道入圣,手持人道圣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