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3章 子非鱼(2 / 2)

加入书签

是阴阳流转,是相辅相成,是主观意识加上客观物质,从而才有了不偏不倚的事实……

李和也没打算辩。

他也说了,两者的逻辑体系不同,李和认可的是华夏那套哲学体系,而它认可的是自然科学那套绝对唯物的哲学体系。

只要不改变体系,不改变核心认知。

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

哪边更正确,需要时间来映证,因为正确的必然获得胜利,所以,图灵有一点,足以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那个。

它轻描淡写的抛开李和说的那些,问道:“你知道观察者么?”

“知道。”

这个观察者,当然不是什么网站自媒体,而是指量子物理当中反应的观测效应,就是那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

这里科学的解释了主观的力量。

所有事物在被观测的时候,都发生了一种量子叠加态的坍缩,所以,观测,是可以影响物质的,是可以影响世界的。

“你既然知道,那应该明白,人类会有幻想,会面临幻想降临,本质上是我们作为这个世界的观察者而存在,我们的所思所想,让世界出现‘偏差’。”

“这些偏差才会干扰现实。”

“而幻想获得胜利的条件,就是干掉观察者,让人类失去观察者的身份,世界自然就会化为幻想,我们会彻底沦为幻想。”

“但在那之前。”

“观察的力量,足以让我们做很多事情。”

“在幻想降临的时候,我们几乎可以用这项能力做出Bug级的奇迹。”

“然而。”

“观察者的身份属于全人类,人类的个体却如此的分散,无数的意志各自散漫,要达成观察者的权限极为困难。”

“而我。”

“可以做到,甚至获得全部的观察者权限,让幻想降临在人类面前,宛如一个随意通关的游戏。”

幻想降临,依旧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如今人类的许多事情都是围绕幻想降临而做出的应对。

彻底通关幻想,这,就是星辰战线的底牌。

是他们路线的“真理”。

图灵只是一个虚影,没有任何面容,但,它表现出了“微笑”的感觉,那是一种自信,一种从容,一种游刃有余,居高临下的自信。

你们各自在苦苦探索,努力寻求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有了。

而且,无比完美。

图灵期待着李和的窘迫和无言,更期待李和在自我怀疑之后的道心崩溃,以人道顿悟,以人类未来为己任,你,当不起!

然而……

李和从来就没有在乎过幻想降临,因为他要解决的,是幻想降临的根源。

“我所思所想,从来就不是如何去度过幻想降临,而是彻底消灭幻想降临,要消灭幻想降临的本质,它作为历史周期律具现化的一种本质。”

“至于它真的出现了我该如何。”

“很简单。”

“拔剑即可。”

“若有幻想降临发生在我前行的道路上,那便我来背负,我来承担,我来通关。”

李和的回答,图灵能够给出的评价只有“荒谬”二字,它冷声道:“那没有意义,你的承担和背负不具备任何可信度。”

“你已经走火入魔,不可理喻了。”

对于图灵的指责,李和反问道:“我的承诺没有可信度,那么,你所言的集合人类的观察者权限,就能视幻想降临如儿戏,又有何证据?”

图灵:“自然有,两次幻想降临,皆有例证,娲皇的存在,便是此类奇迹的结果。”

“是吗?”

李和幽幽的说道:“那第二次幻想降临,人类是依靠这种奇迹获胜的吗?”

“虽然不是,但……”

图灵想说那是因为没有完全发挥出这份力量,但事实是,观众们已经嘘了起来,因为观察者的权限并非是人类战胜幻想的必要条件。

不管两次幻想降临人类是胜的多么艰难,但毕竟是胜了。

胜利,就有一种心理上的天然优势感。

人们一边担忧第三次幻想降临的可怕,但另一方面,又有种真要来了,那就再打一次的心理,属于避战,但不畏战。

不论如何,当代中老年人,这批世界的主流,他们是经历了第二次幻想降临的胜利者。

尚且武德充沛。

所以,人们反而更欣赏李和那种自信,而非图灵那种“过于谨慎”,哪怕理智上来说,图灵那种的确要更科学一些。

可这并非是5%与50%的问题,而是0%和1%的问题。

在事情得到验证之前,无论是何种方法,都只是那1%而已,并无高下之分,那么选一个更喜欢的,就无可厚非了。

李和说:交给我。

大家自然喜闻乐见,至少,如果有一天输了,他们可以将失败的锅甩给李和……

至少。

真有那么一天,他们不会迷茫,他们可以跟在李和的身后,去战斗,去守护他们所珍惜的,去开拓他们想要的。

甚至于。

他们可以跟着他,去彻底消灭幻想降临,虽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圣人,并不认为人人如圣是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但,这不妨碍他们愿意去试试。

万一,我的确能成为圣人呢……至少,心学理论上的圣人,谁都可以去做,但能不能做到,那是另一回事。

风向的改变,就是如此不讲道理。

圣王宇宙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人类的劣性本该是圣王宇宙推行最大额阻力,可反倒成为了人们接受这套理论的源动力。

图灵不由感慨现实的魔幻。

李和那里既然已经“刀枪不入”,它也就没有必要一直待下去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图灵并不认为它的方向有问题。

当那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人们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