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3【你选哪一个】(1 / 2)

加入书签

周金荣没直接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只是说会尽力。

实则就是答应了。

他也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王满银许以重诺,当然不会再推辞。

刚打成这口井奖金的百分之十?

那至少都有10万。

比他一年的工资都多,即使工资只是他收入的一部分。

对于周金荣的如此举动,王满银倒也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芸芸众生。

偷鸡也好,摸狗也罢。

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

拿钱办事这更是自古的规矩。

反过来讲,周金荣真要是一毛钱都不要,那他倒觉得不太正常了。

……

半个月后。

姥爷陂。

王满银他们打井队所打的的第二口井正式开钻。

依旧是一阵鞭炮声。

只是相较于上次,整个打井队这一次的面貌变化很大,几乎所有打井工人的脸上都表露着微笑。

没办法。

他们遇到了一个好老板。

就在昨天,他们的老板王满银正式宣布,参与上口井的所有工人,有一个算一个,后续均可获得来自上口井的打井奖金,每人3000元。

3000元是什么概念。

比他们两个月的工资还稍微多一点。

在此之前,大家都在猜测,此次他们打出了日产量30吨的油井,老板会不会给予奖励,如果给奖励,又能给多少。

有人猜测是一百,有人猜测是二百。

所有的猜测当中,没有人会认为可以超过500。

结果呢。

老板真是大手笔。

每人直接给3000,比他们猜测的数字远远要多。

打井队一共五十几个工人,每人3000,那一共下来可就是十五万多。

也就是说,光是上口井的奖励,老板就发了十五万。

对于这种情况,工人们怎么能不高兴,怎么能不在新的打井工程中全力以赴呢。

当然。

工人们也很清楚。

老板永远都是老板,他们一共分走了十五万多的资金。

实则,王满银从采油厂那边拿到的奖金恐怕远远要大于十五万。

“这个排子井的指标来之不易,所以一定要带着工人们好好打,争取再打出一口产油量不俗的井”

井场边。

王满银弹了弹烟灰,对身旁的张勇浩说道。

周金荣帮他把事办了,早在一个周以前,他就已经拿到了排子井的指标。

但为了这个排子井指标,他确实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上口井的奖金最后被定为了138万。

光周金荣一个人就拿走了13万八,差不多十四万。

抛开给工人们的那十五万奖金,最后留给他的只有109万。

而在这109万中,张勇浩又分走了10万。

也就是说。

最后真正意义上属于他王满银的奖金收入只有99万。

从138万到99万。

几乎40万没了。

他确实有点心疼。

不过为了打井队的未来,为了以后,这些代价也是必须要付出的。

“你就交给我吧”

张勇浩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他没有想到上口井的奖金就有138万,更没有想到王满银神不知鬼不觉的又搞来了排子井的打井指标。

有上一口井在那摆着。

刚才开钻的新井注定也不会差。

毕竟,两口井之间仅有不到10米的距离,没道理上口井可以日产量达到30吨,这口井会是干窟窿的。

张勇浩现在越来越意识到王满银就是他东山再起的最大靠山。

此次他光是奖金一下子就分到了10万,再加上基础工程款的份额,一口井下来,他的收入少说也会有15万。

这是一个的很夸张的进账。

现在是七月中旬,距离十一月份停工还有三个多月。

一切如果搞好了,他们利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再打三四口井也不是不可能。

不奢望每口井都像上口井那样日产量可以达到30吨。

也不奢望像上口井那样他一个人直接能进账十五万。

只要接下来这些井顺利打成,那他张勇浩就依旧会有进账。

聚沙成塔。

用不了几年时间,自己屁股上背着的债就可以全部还请。

“明天联系一下采油厂,让他们先给咱们打一部分钱,这是周金荣答应过我的”

王满银又说了一句。

不管是基础工程款还是138万的奖金,其实现在还都没有到账。

正常情况下,至少还得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些款项才可以到账。

不过在此之前,他特意给周金荣说过提前付一部分款的事。

后者也答应了。

刚才新开钻的这口井是排子井,不需要搬家费之类的成本支出。

可后续在钻井过程中,依旧还是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

如果采油厂不尽快打一笔钱过来,那其实是会出问题的。

因为他王满银手里现在可没什么钱,暂时垫付不起。

从井场回到家,王满银长松了一口气。

五一到现在,前后忙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搞打井队这个生意,终于开始见着效益了。

上口井开了一个好头,从目前的势头来看,打井队的发展会稳步前进。

至少不需要他再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上面了。

他希望赶在今年冬天放假前,加上今天刚刚开钻的这口井,一共能再打三口井。

而在他个人能够拿到的净利润方面,希望能有300万。

如此一来。

他投资打井队这个生意才是值得的,才是有盼头的。

………

回到家的王满银没有睡觉的工夫。

家里这两天正在盖房,院子里乱哄哄的,到处都是砖瓦和水泥。

一些工人满头大汗的在忙碌,父亲在抽水点抽水,母亲也经常帮忙。

面对这种情况,他就不好意思继续躺在炕上睡大觉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

在外,不管是你是多么大的老板,多么风光,可在家,你也只是父母的孩子,该帮忙就得帮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