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1章 谋郑(八)(2 / 2)

加入书签

黎维禑大怒,“郑氏杀害先王,尚想活命耶?”

“王上差矣,杀害先王者乃是郑栋,跟我主郑根无关。且郑栋被大军所杀,可谓已遭天谴。为君者,当以国事为重,岂可拘泥于私怨哉?如今,王上之忧,在莫氏,不在郑氏。何不留郑制莫?请王上思之”,阮仁政回答得不慌不忙。

“留下郑氏牵制莫氏?”

黎维禑心念一动,这莫氏野心极大,除了一直割据的高平、北干、太原三府外,此番又趁机控制了宣光、河江、归化、莱州四府,掌控了大半个升龙府。长期下去,自己必成傀儡,留下郑氏制衡莫氏,倒也是步好棋。不过,孤也该有自己能够直接控制的地盘。

黎维禑想了想道:“孤可以劝说明军退兵,并允许郑氏继续保有清化、义安二府。但是郑氏必须向孤称臣,并将嘉兴、奠边二府割让给孤”。

“喏。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阮仁政急忙答应,向黎维禑舞蹈山呼。

政治便是这个鸟德性,刚才还打生打死,转眼便握手言和。

??

朱亨嘉的圣谕来了,让张名振一边扫荡,一边诱降。边打边谈,以谈为主。中心要点是,少死人,少花钱,多办事。

张名振呵呵一笑,“果然不出予所料”。

他见莫氏势力日涨,有独霸安南之心,担心莫氏会成为第二个郑氏,日久必为中国患。有心提醒光武帝,又知道皇帝和赵王太妃的关系,估计说了皇帝不肯听,便起了留下郑氏牵制莫氏之心。

直接说放过郑氏,以光武帝那好大喜功的性格,未必会同意。还好,这位皇帝是位守财奴,出了名的怕花银子,干脆上疏献大筑堡砦、铁壁合围之计。计是好计,就是太耗银子,这么个搞法,没有百余万两办不下来。果然,光武皇帝一听要花这么多钱,立即下令谈判。

张名振正暗暗得意,忽报阮仁政带着安南国王黎维禑的书信来了。不禁大笑,“前些日子,本帅欲擒故纵,拒绝了此人,正愁没机会转寰,就有人主动来递梯子。

大摇大摆地端坐于帅帐内,接见阮仁政,“本帅不是说了嘛,郑氏必须无条件投降,汝怎么又回来了?”

阮仁政也是个戏精,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帅,我主郑根已经献上嘉兴、奠边二府,归降了安南国王黎维禑。黎维禑是大明之臣,我主是黎维禑之臣,自然也是大明之臣。愿世世代代效忠大明,若违此誓,人神共弃。上天有好生之德,贵军更是仁义之师,求大帅允我主归降”。

合情合理,谦卑之极,给足了天朝面子。张名振十分满意,假装思索了一下,然后同意了。

“既如此,本帅便同意汝主归降。汝回去告诉郑根,当忠心侍奉天朝,否则必有不测之祸。

郑根归降后,安南国终于恢复了和平,各股势力之间,出现了一种平衡。

大明朝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杨武又诱降了位于占城国和广南国之间的墨侬族、麻族、叻族三个少数民族,上奏朝廷,封三族族长为安抚使。

以杨武的性子,还欲侵占真腊国东浦一带(嘉定)。这一带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历史上大明遗臣杨彦迪、陈上川流亡安南后,曾奉阮氏之命攻占过此地。朱亨嘉坚决不同意,说真腊国是大明属国,对大明一向恭顺,我天朝断不可做此背信弃义之事。杨武方才罢手。

平安南之役告一段落,朱亨嘉下令杨武、胡执恭、马玄生、冯安平、黄昭留守安南,张名振、阮进、王朝先诸将率军返回。

不料,定西侯张名振在安南时,因水土不服,染上病症,居然病故于回师途中。

朱亨嘉大恸,谓众臣曰:“失去了张名振这样敢直谏的大臣,是朕的损失啊!”

下旨追封张名振为定西公、上柱国、太子太保。

又作《忆王孙·思张》一词曰:

疾风劲草最难求,

投笔从戎志不休。

遗恨安南古渡头。

泪悠悠。

化作相思点点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