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吞鲁(十一)(1 / 2)

加入书签

监国靖王敕谕左副都御史黄宗義:昔宋君襄公,好名无实,史氏讥之。公尝云,设君者,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又云,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奈何拘于故主之谊,弃天下苍生哉!辽东建酋,废我皇统,辱我衣冠。此诚本朝数百年未有之耻,中华数千年未有之危也!凡有血气,未有不痛心切齿于奴酋者。予与鲁藩,本自同根,互相攻伐,贻天下笑。每念及此,痛彻心扉,忧思难寐。或曰予何不退位让贤于鲁,固所愿,奈百万虎贲何?况自予监囯,粤赣黔楚,悉入版图;江浙闽豫,纷芸举动。出生民于水火,复汉官之威仪。岂可因虚名而误囯哉!望公以天下为念,忘情劝鲁。若二藩归一,予国家重光可待。闻公隐于山林,著书立说。予梦寐求贤,延伫以俟。钦哉特敕。

-------监国靖王崇祯二十四年元月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府,一代大儒黄宗羲看了朱亨嘉训诫自己的这道敕谕,又羞又愧,半晌才自言自语道:“靖王说的是,吾当即刻赴舟山,劝旧主退位就藩”。

为了逼鲁监国朱以海退位就藩,浙闽总督何腾蛟特地请大儒钱谦益、黄宗羲等相劝。钱谦益欣然同意,多次写信劝鲁。不料黄宗義却不肯应允。

黄宗羲是朱以海旧臣,曾经起兵浙东拥鲁,又陪着朱以海一起航海吃苦。君臣之间,感情极深。虽然现在隐居在家,但心中须臾未曾忘鲁。他又是大儒,极重名节。现在旧主势弱,很多鲁藩的文臣武将都弃鲁归靖,黄宗羲生怕若是自己也劝朱以海退位就藩,会被人骂作卖主求荣。

何腾蛟求了几次,黄宗羲均拒绝。

朱亨嘉闻此事大怒,心想好好地求汝去劝,汝不肯,那就狠狠地骂着汝去劝。

于是,就有了这道训诫黄宗義的敕谕。

敕谕写得很直白。

先是指责,拿黄宗義的话来驳黄宗義。汝不是说当官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吗?汝和鲁王的交情是私交;退位就藩、统合反清力量,是有利于天下百姓的大义。汝怎么能学宋襄公,为了一点可笑的虚名,就忘了囯家大义呢?

接着讲道理,为自己辩解。现在鞑子势大,必须团结对外。至于为什么孤不退位给鲁王?孤也想把监国的位置让给鲁王,可是部下不肯呀,奈百万虎贲何?况且孤为囯家收复了好几个省,有功,鲁王没功。所以,只能是鲁王退位就藩。

最后是招揽,听说您在家著书立说,别写了,来投奔孤吧,孤做梦都想得到您这样的大才,在长沙久久地伫立着,等待您。

??

何腾蛟、张肯堂、钱秉镫、陈嘉谟、查如龙,又开起了针对鲁监囯的舟山五巨头会议。

“何公,又有鲁藩麾下的礼部侍郎丘元吉、户部侍郎倪三兰、太仆寺卿李师密愿意归顺监国靖王”。

“何公,先前鲁藩归顺的将军章云飞、尹文举、蔡应选、涂登华、总兵金允彦、副将周士礼、周名臣、参将郑国化、守备王培元等部兵马,已经全部安置完毕”。

“何公,鲁藩麾下的王朝先、阮美二将同意暗中配合我军,逼鲁藩退位”。

何腾蛟点点头,很开心,都是好消息呀。

忽然,一个阴柔的声音响起,“何公,依下官看,鲁藩退不退位,不取决于鲁,而取决于清”。

何腾蛟一瞅,是查如龙,“哦,查巡按何出此言?”

查如龙一笑:“清军清剿大兰山义军,又屯重兵于定海,必有进犯舟山之意。那鲁藩已经势蹙力弱之极,却犹不肯退位,打的算盘就是坐山观虎斗。若我军和清军两败俱伤,他便可以夺取舟山,死灰复燃。所以,和鞑子的这一仗,不仅要打赢,还必须以最微小的损失打赢。如此,鲁藩退位就成定局了”。

“打仗啊”,何腾蛟一楞,“打仗,本督不在行,就全权委托给忠勇侯和辅明侯。本督在后方为他俩摇旗呐喊!”

??

“诸君满饮此杯,本督在鄞县等着诸君凯旋的消息”,清浙闽总督陈锦端起了酒杯敬部下。

肖起元、田雄、马进宝、张杰、王燝、马信、张国勋诸将皆一饮而尽。

清军刚刚剿灭了大兰山之军,士气正旺。陈锦决定一鼓作气,趁势荡平舟山。

兵分两路,一路由浙江巡抚肖起元率领,带着金华总兵马进宝、定海总兵张杰,从定海出发,攻打金塘山岛和大谢山岛;另一路由浙江提督田雄率领,带着台州总兵马信、吴松水师总兵王燝、中军副将张国勋,从崎头出发,直扑舟山本岛的沈家门。

两路清兵各有两万,清军的总兵力在四万人左右。

舟山的靖军,忠勇侯杨怀、辅明侯林察,各有陆师、水师两万,又兼并、诱降了黄斌卿、鲁监国的两万多兵马,总兵力六万余人。看上去人数比清军多,但是为了防止鲁监囯鸠占鹊巢,不得不留两万人监视鲁监囯,所以能用到战场上的军队也是四万,和清军旗鼓相当。

林察对杨怀说道:“忠勇侯,清军来了两路,不如你我各带两万人,分头迎敌如何?”

杨怀想了想答道:“沈家门位于舟山本岛,最为紧要,辅明侯汝带三万人马守卫沈家门,吾带一万人马守金塘岛和大谢山岛,等汝击溃了敌人后,再来与吾会合”。

林察大惊:“忠勇侯只带一万兵马守二岛,太危险了,还是多带些兵马吧”。

杨怀一笑:“只要辅明侯能尽快击溃沈家门方向的鞑子,与吾会合,吾这里便稳如泰山。军情紧急,吾是主将,吾说了算,立即行动”。

杨怀令部将李如碧领兵五千守金塘山岛,自己和部将杜子香领兵五千守大谢山岛。林察则带着王兴、余龙、黄大振、黄毓祺诸将三万兵马,迎战清浙江提督田雄。

??

三百多艘清军战船,从定海扑向了金塘山岛。

最大的一艘福船上,定海总兵张杰正在向巡抚肖起元汇报战情。

“抚台,此处便是金塘山岛。拿下此岛,便可以攻占舟山西部的岑港,进取舟山”。

西路清军的主将是肖起元,指挥却是张杰,主要是因为张杰精于水战。

“好,尽快拿下此岛,攻取舟山”。

看见清军的战船近了,李如碧沉稳如山岳,他是大西军旧将,当年跟随八大王时,经历过无数血战,右手一挥,“开炮!”

“轰!轰!轰!”

明军金塘山炮台的十六门巨炮开始轰击。

“你小子怎么放的炮,瞄准了轰”,“快,把炮筒架高”,把总张大柱是老炮手了,指指点点,最后实在憋不住,眯着眼,亲手放了一炮。

“轰!”

一颗巨大的炮弹,射中了清军的一艘鸟船,立即起火燃烧。

“射中了!”

炮台里一片欢呼。

“看见没?就这样给老子瞄准了射!”

张大柱威风凛凛地高喝了一声,其实只有他心里清楚,刚才自己瞄准的是一艘海沧船,不知咋搞的,射中了这艘鸟船。

明军的大炮击沉了几艘清舰,但清军的战船太多,越驶越近,开始登陆。

“杀!”

金华总兵马进宝率几千部下登陆后,向岛上的金塘山明军营寨冲去。

“嗖!嗖!嗖!”

“呯!呯!呯!”

明军的弓手和铳手,射翻了一个个清军。

“给我冲!”

马进宝发了狠,亲自带队,无数清兵顶着藤牌往上冲。

“来得好!”

李如碧哈哈大笑,他是大西军悍将出身,手下有一个局五百人的老兄弟,一直养精蓄锐在山上没出动,现在是用他们的时候了。

“弟兄们,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打完这一仗要是还活着,本将为汝等每人说一房媳妇,传宗接代!”

说完,李如碧也不废话,手持双刀,杀奔清军,五百精锐紧随,个个如狼似虎。

明军养精蓄锐多时,又是居高临下,清军久战疲惫,抵挡不住,抱头鼠窜。

“扑嗤”,李如碧又捅翻了一个清兵,看到一个清将正在往山下跑,追上去一刀砍去。

马进宝正在逃命,忽听脑后风响,急忙一缩头,“啪”的一声,头盔被砍落,连滚带爬地逃下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