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章 听政(一)(2 / 2)

加入书签

余朝相刚由兵部左侍郎升为兵部尚书,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忙答道:“禀监国,臣和李侍郎、武选清吏司诸官员,忙了数月,终于考绩完毕。拟予七十六员武将加级,二十九人降级或革职”。

诸臣一听,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战争年代,动文臣易,动武将难。一些武将拥兵自重,视朝廷律令如无物。监国靖王真是大气魄啊!居然敢对武将动手,一次性收拾了二十九个不合格的武将。饶毅果决,不可欺也!

其实也不是朱亨嘉多么英明神武,主要是他连战连捷,自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所以有胆量对不合格的武将动手。

“李卿、徐卿,来到长沙,可还适应这里的气候吗?”朱亨嘉笑吟吟地问了兵部右侍郎李长祥、国子监祭酒徐孚远一句。

这二人以前皆是鲁监国旧臣,为了拉拢归顺的鲁监国部下,朱亨嘉下令将二人召到长沙,原职留用。

为君之道,当刚柔相济。

二人一见监国殿下日理万机,居然还这么关心自己,不由得十分感动。

“谢监国关心,臣等能够适应长沙的气候”。

“好,卿等皆是国家栋梁之才,当好好地为国效力。生活上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尽管跟孤说”。

一番虚情假意的关心,让二人感动莫名,忠诚度大大提高了不少。其实朱亨嘉不过是作秀,没有哪个大臣敢不开眼,上疏给监国靖王提生活上的困难。

“生活”这个词起源于《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

关心完了大臣的生活,得问问百姓的生活。

“关卿,现在的粮食产量如何?户部关于增加粮食产量,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首辅兼户部尚书关守箴精神一振,在监国面前露脸的机会到了!

“禀监国,臣已向各地的布政使和清吏司行文,要求他们在各地大力推广番薯、南瓜、蚕豆、土豆、玉米、棉花等从夷人那引进的高产作物。取得了很大成效,尤其是棉花、蕃薯和玉米,已在各地普遍栽种。另外,臣还令户部,会合国子监、钦天监,新编了农历、翻译了农书、改进了农具。今年,福建的双季稻、广东的三季稻,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一些县,稻田亩产达到了五、六石。吾大明,粮食不仅够吃,还有富余”。

“好,好啊!太祖曾经说过,‘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爱卿把农业搞得这么好,让百姓丰衣足食。功莫大焉!”

打仗,最终打得还是钱粮,一听说粮食充足,朱亨嘉顿时底气十足。

他控制着粮食主产区湖广,广西、岭南、四川又到处在屯田,只要亩产提高了,粮食必然富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