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章 胜捷军更加专业了(1 / 2)

加入书签

苏咏霖曾经以为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特别宝贵的。

但是后来他明白了,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平台更加重要。

没有合适的平台,人才也无法获得成长。

或者说遍地都是潜力尚未得到发掘的人才,但能发掘人才潜力的平台始终有限,十分稀缺。

正是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给他们足够的资源和成长空间,他们就能发挥原本的潜力成就大才,可大多数人都倒在了晋级的路上,或者干脆没有晋级的平台。

只有跟随胜利者,找到正确的平台,才能活到最后、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成为超级名臣、名将。

自己的确没有什么历史名人可以招揽、可以获得他们的帮助,但是依靠自己的不断上升和培养,依靠手下团体的人口基数,终究会有人脱颖而出,成就名臣、名将。

个人的努力,需要时代和运气的配合,缺一不可。

苏咏霖自己何尝不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和历练之中逐渐变得意志坚定、思维敏捷又心狠手辣呢?

这些现在还非常年轻的军官们,终究一日可以脱颖而出,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号。

到时候,后人就会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身边带出来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天纵之才。

而这背后的投入,大概是不会有人在意的。

在战火之中,这些人里面究竟会有多少人坚持到最后,成就伟业呢?

苏咏霖很感兴趣。

随着军队编制的进一步扩大,专门负责思想工作的文职军官的设立已经显得刻不容缓。

军队的思想工作必须要在战火之中同步推进,确保胜捷军不会因为军队数量的增加和大环境的恶劣而变质。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苏咏霖找来了田珪子,决定给他新的任命。

“军队人数增多是好事,但是这些新兵来自于金军,身上不免带着些坏习惯,比如喜欢喝酒,喜欢赌博,习惯抢掠、欺凌弱小、做事粗暴不懂交流变通等等。

这些都是咱们需要去面对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过去咱们是让各级军官去负责教导士兵,讲述咱们的主张、理想,但是现在看来,人一多,很多军官自己都没有掌握好,更别说教育士兵。

我想的是,军官就负责带兵打仗,而引导士兵的工作,应该交由一个专门部门来负责,负责教育士兵我们为什么要反抗金国,为什么要那么严格的约束军纪,以及为什么而拼死战斗。”

田珪子听了苏咏霖的话,意识到了苏咏霖的用意。

“阿郎,你的意思是,让我来负责这个部门?”

“对头,你来负责这个部门,把你原先负责的军法部门一分为二,一半继续负责军法执行,交给其他人管理,而你就专管引导士兵的工作,你看怎么样?”

田珪子思虑片刻,点了点头。

“阿郎信任我,我愿意承担这个职责。”

田珪子相当理解苏咏霖的顾虑,更清楚胜捷军能在这个混沌的局面之中保持军队的相对纯净、坚决不扰民不掳掠是因为什么。

光靠军法是行不通的。

如果士兵自己没有那个意识,一旦什么时候军法松弛了,军队就要出问题了,曾经纵横无敌的铁军会以极快的速度堕落,变得不堪一击。

历史上这样的军队比比皆是。

创业初期战斗力极其强大,等战果稳固之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崩毁堕落,不堪一击。

所以仅仅依靠严明的军纪是不行的,至少是不够的。

而苏咏霖在军法之外增加了另外一道防火墙,用上等人和牛马之间的矛盾这一类说法引起全体士兵的共情。

他让士兵们意识到他们和全体平民百姓是一样的,是共同遭受上等人剥削的悲惨存在,他们的悲惨遭遇就是因为上等人们的残酷剥削,若要改变这个局面,就必须要全方位的反抗。

所有平民百姓都是我们的朋友,是可以帮助我们的人,而不是我们的敌人。

有了这样的共情之后,受到教育的士兵就会发生改变,不会因为自己掌握武器,拥有武装就把战斗力明显不如自己的平民百姓当做天然存在的猎物,而会把他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战斗是为了让天下苦命人都能吃饱穿暖,都可以不用再遭受上等人的残酷剥削,以至于辛苦一年到头连口饱饭都吃不上,吃一块肉都要瞻前顾后。

有了这样的意识,这支军队就不一样了,就不是单纯为了升官发财而存在的帝国打手了。

当军队有了这样的意识,再辅以严格的军规军法,就能打造出一支凝聚力空前强大且绝不会轻易衰退的铁军。

打仗之前不用撒钱激励士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