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章 寓教于乐(1 / 2)

加入书签

读书有什么意义?

相信每一个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也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所以不管是读书有用论还是读书无用论,都有许多拥趸。

首先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排除读书无用论,如果读书无用,我们就不能系统地学到知识,人类社会就不会飞速进步。

至少从有记录的历史来说,纸张的发明,书籍的推广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当来到信息化时代,人们更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到知识,推动自己不断成长。

那么有的人就会说读书指的是在学校学东西,不能把社会上的学习混为一论。

卫煌在排除一些有有歧义的内容后,说道:“刚才我讲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最科学的是成长型思维方式,读书也是同样的,我们首先要排除功利性的读书。功利性的读书是带着一种极端的目的的,如果你达不到这个目的,没有获得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可能一蹶不振,怨天尤人,步入另一个极端,觉得读书无用。”

吴清贤道:“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读书不能带给我想要的东西,哪个愿意读书?从小老师们就问我们有什么理想,长大了要做什么,有了目标你才能有动力去学习,功利性其实是一种好事,只不过要把心态放平和,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到而自高自大,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

吴清贤赞同不能因为失去而怨天尤人,却坚持功利性读书带来的好处。

人都应该有一个目标,如果大家都没有开豪车做别墅的梦想,所有人都混吃等死,又如何去建设美丽的新中国?

之所以我们的社会能向前发展,就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过得更好。只不过这个尺度需要把握住,不能利欲熏心,乱了道德和法则定下的规矩。

卫煌道:“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伤人,也可伤已。用得好,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如果用不好,他长大以后就可能成为社会的败类,成为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吴清贤道:“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一种本性,只有当物质和精神世界极大丰富的时候,他才会考虑去救济贫困的人。”

卫煌道:“但有些人却是物质世界丰富,精神世界贫瘠,所以有了为富不仁这个词,他们只知道享乐,而忘记人类活着的意义,对世界缺乏敬畏之心,也为了满足一已私欲,而极尽下着之能,做出毫无人性的行为。”

这就有点扯远了。

吴清贤觉得讨论这些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摇头道:“这个问题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还是说说读书的意义吧,怎么才能告诉学生读书的意义,让他养成一个优秀的学习习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