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2 / 2)

加入书签

在刘志的糊弄下,事情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定了下来,散朝之后,他将自己的一干心腹召集起来,面授机宜。

“陛下,并州大捷是真的吗?”

太尉尹勋对此事半信半疑,他们都摸准了刘志的脾气,知道在他面前说话不能拐弯抹角,所以干脆利落地直接发问。

“是真的,也是假的。”

刘志哈哈大笑起来,将龙麟卫的密报拿给他们传看。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抓了乌桓部落的首领千台伯德是不假,但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乌桓部落除了损失两千骑兵以外,真正的核心兵力完全没有受到打击,更没有抄了他们的老巢。

“既然如此,陛下为什么要把羽林军派过去?”

尹勋十分不解,此举十分荒诞不经,怎么看都与己不利,让人摸不着头脑。

“好好想想,你们真不知道为了什么吗?”

刘志一脸的讳莫如深,意味不明地环视了一圈,只有曹腾微微一笑,似乎明白了他的用意,但却选择了束手旁观。

他是宦官出身,身份已经算是低微到尘埃里去了,在深宫中拼搏了几十年,于人情世故之上,可以说是十分透彻。

从认识刘志的第一天开始,他便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明明是宗室贵族出身的皇帝,却从不歧视那些低等人。

他骨子里那种众生平等的气息,无处不在,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低贱的阉人,只要对他的胃口,陛下就能愉快的与之相交。

这一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要知道如今的大汉,可是出身决定一切的时代,贵族阶层的优越感,浸透在骨子里,与生俱来。

他活了几十年,经历了人间百态,见识过太多表面温和仁慈的贵族,无论他们怎样礼贤下士,如沐春风,可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却无处不在。

不仅如此,他对那些争权夺利的士大夫们,还有种隐藏的很好的蔑视。

正因为如此,皇帝将羽林军派出去作战的消息传来之后,他立刻便想到了,陛下终于有底气对世家动手了。

但擅自揣测圣意,绝对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情,曹腾为人八面玲珑,怎么可能犯这般低级的错误呢?

所以,他选择了闭口不言。

尹勋等人面面相觑,“陛下的心思,臣等不敢揣测,还请明示。”

得,一群老狐狸,都不想把这话挑明,何况他们中大部分人也都是出身世家大族,利益相通。

“如今朝中各家势力盘根错节,把持着几乎所有的要职,尤其是地方上,已经到了乌烟瘴气的地步。

导致政令不通,贪污受贿十分严重,若不连根拔起,这天下变来变去到最后也不过是一场空。”

刘志说着,目光犀利地缓缓道,“所以,整顿吏治刻不容缓,也势在必得。”

众人心内剧震,陛下想整顿吏治,在座的各位一直都知道,这一点皇帝也从来没有隐瞒过他们。

可一直以来,他们与皇帝都达成共识,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按部就班一点点来,以免引起朝廷动荡。

但刘志突然发难,并且没有与他们中任何人商量过,这让他们都有些心寒,陛下,这是羽翼已丰,不再需要他们的力量了吗?

“这次我没跟你们通气,是怕诸位左右为难,自从我一意孤行发动战争之后,这昏君之名也算是坐实了。”

刘志的语气充满了自嘲,“所以,我不怕他们骂,只要能让大汉强盛起来,别说是昏君了,就算再当一回暴君,又有何妨?”

众人为之动容,“整顿吏治,确实是势在必行。

可陛下是不是操之过急了一点,若是逼得各方势力联合起来,到时候只怕是得不偿失。

还请陛下三思。”

“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从前也曾与诸位一样,打算按部就班的来。

可纵翻史书,自前汉以来,想整治吏治的帝王有多少?唯有武帝一人功德彪炳,为何?”

为何?

这些人个个都熟读史书,提起武帝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他的文治武功与独断专行同样有名。

身为大汉子民,谁敢妄议过世的皇帝,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好在刘志并没有等他们的答案,而是自己说了出来。

“很久以前,我曾经听过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听起来简单粗暴,可仔细寻思,却是话糙理不糙。

唯有掌握了军队,才能掌握强权,也才有资格破旧除非,真正意义上完成改革。”

在座的都是刘志的肱骨之臣,也几乎全都是主战派,他们支持开战,自然有各方面的考虑。

其中也不乏替刘志考虑的,尤其是上次赵戒作乱,让他们都心有余悸。

作为皇帝的心腹之臣,一旦陛下遇险,他们也会跟着殉葬,所以他们比谁都希望,陛下能够手握重兵,坐稳这江山社稷。

“既然已经动了手,就干脆来个快刀斩乱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不把羽林军调出京师,始终都是个隐患。

朕不希望,重蹈覆辙,一辈子都活得战战兢兢,身为天子,那是我的耻辱,也是尔等身为臣子的耻辱。”

看来陛下已经铁了心,不管他们心里同不同意,如今也只能选择支持了,再说其他的也是枉然。

一咬牙根,尚书令袁盱抢先表了态,“主辱臣死,臣等蒙陛下大恩,当为天子鞠躬尽瘁才对,不管陛下要做什么,怎么做,臣誓死追随!”

尹勋慢了一步,他心里的顾虑太多,无法做到像袁盱这般果断,毕竟各大世家之间,都有利益勾连,他尹家也不例外。

不管从哪个大世家开刀,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一场飓风,世家的力量不容小觑,到时候陛下真的有把握力挽狂澜?

不见得吧。

这一犹豫便失了先机,只能暂时保持了沉默,目光复杂地低下了头,不想把自己的心思暴露在刘志面前。

紧接着,六部的几位尚书,见顶头上司表态了,不管是否出自真心,也陆续选择了支持。

曹腾夹在中间,也不慌不忙地表示了支持,“臣愿听从陛下调遣,虽百死而不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