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4章 大考来袭(1 / 2)

加入书签

田觅是个典型的娇娇女,柔弱清纯,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能够激起男人的保护欲。

但同样的,她的优点也正是她最致命的缺点。

这样的性格,适合嫁一个小康之家的文士,风花雪月,不愁吃穿,却也不用担心内宅斗争。

可现在,她却因为父辈的欲望,阴差阳错进了宫,还得到了帝王的宠爱。

如此盛宠,可不是任何女子都能承受得起的,要是她不能迅速蜕变,适应残酷的宫中生活,恐怕结局难料。

刘志也知道她性格柔弱,尽量给了她庇护,可他毕竟是皇帝,不可能把心思都放在一个女人身上。

他还有百废待兴的国家,还有错综复杂的朝堂,后宫中女人众多,即便是宠爱,也不可能只给她一人独有。

所以,从始至终,他从未想过要让田觅当皇后,一来她没这个能力,二来她确实不适合。

何况皇后与宠妃不同,还关系到了朝堂的格局,田觅的父兄都是无能贪婪之辈。

而邓演却进退有度,正直无私,是国之良臣,孰优孰劣,一眼就能见高下。

而且他与邓猛之间也一样有感情,只是这种感情与田觅之间那种纯粹的男欢女爱不同。

反而更接近于一种伙伴与亲人的关系,细水长流。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邓猛也逐渐成熟起来,完全能够担得起后宫之主的责任。

她心性坚定,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用不着刘志替她操心。

反观田觅,若是一出宫斗剧,把她放在皇后的位置上,恐怕活不出三集。

很快,宫中就传出了消息,陛下欲立贵妃邓猛为后,只是先皇后大丧,要等一个月之后,才能正式定下名分。

这也是为了保护邓猛,免得将来有人说她过于迫不及待。

得到郾太后的消息,邓猛也长出了一口气,在陛下心中,她终究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当初诛杀梁冀之后,刘志曾经给过她选择的机会,那时候,兄长就说了,如果她执意留在皇帝身边,就要学会隐忍。

学会永远都在那里安静的等待,不争不妒,不骄不躁,等着刘志每次回头,她都在那里含笑静待。

那时她就知道,她和刘志之间,永远是她付出更多,爱得更多,所以没有资格去争。

刚开始,她不明白兄长的叮嘱,也曾一度沉溺在他的温柔中,直到现在,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有孕在身的田觅,自然也受到了朝廷内外的关注,为了安抚她,让她安心养胎。

刘志承诺封她为妃,若是能诞下皇子,还能更进一步,位列四妃之一。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不久,郭婕妤也查出有孕,为后宫更添喜讯。

邓猛欣慰之余,也怅然若失,陛下对她的恩宠也没断过,可偏偏到现在为止,就再也没了音讯。

只能说,是她命中注定的吧。

最开心的莫过于郾太后了,哪个母亲都希望看到儿子开枝散叶,子孙满堂。

朝廷上下也格外高兴,只要后宫中不断的有人在怀孕,就证明大汉气运衰弱的流言不攻自破。

即使这两位不能生下皇子,后宫美人那么多,总有一人能生下继承人的。

整个夏天不但宫中喜讯频传,全国上下也都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的洪涝灾害。

之前民间有传言,说雪灾之后必有旱灾,搞得朝廷内外都神经紧张,各地都早早的开始蓄水预防。

现在终于平安度过,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夏末,如期举行了封后大典。

邓猛的皇后册封大典十分隆重,比之当年梁女莹的仪式规模,更胜三分。

庆典在南宫崇德殿前举行,文武百官都到场参加,郾太后亲自为她授予了皇后金印。

随即是开宗庙,将皇后的名字写进去,再由大国师张道陵,为新任皇后祈福。

庆典之后召集宗室命妇和各个有品级的夫人,在芳林园举办了盛大的宴会。

与此同时,刘志下诏封国舅邓演为承恩公,宣夫人进为一品,就连杨宜也封为阳城君。

只有其继父梁纪,因为受到梁冀一家的拖累,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

尽管无实权,也无世袭的特权,但这份荣耀依然让人羡慕不已。

而邓演却愈发低调,幸好邓家人口简单,除了一个调皮捣蛋的邓远之外,其余几人的性格都不张扬。

邓远如今也十六岁了,确定了出仕无望,干脆把兴趣转到了学做生意上。

现在白日里在学校读书,晚上跟在酒庄里当学徒。

这是邓演给他提的的条件,不管决定做什么,都必须要先读好书。

邓家一直经营着陛下的酿酒作坊和酒庄,因为是独家经营,所以生意兴隆,日进斗金。

在京师和各州府都有分店,有皇家背景,自然不用担心亏损,何况他们做的全都是达官贵人的生意。

邓演如今既要办学校,又要腾出精力来经营酒庄,确实十分的辛苦,若将来邓远能够分担一部分,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皇后册封仪式之后,时序便已经进了八月,金风送爽,桂花飘香,大汉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三年前的那一次考试,实际上并不成熟,只能说是一次探索之举,也是从举察制度到考试制度的转型。

如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科举,经过三年来的层层考试,有资格到京城参加殿试的,总共也只有三千多人。

由于童试时报名人数太多,又良莠不齐,所以各地采取了加大考试难度的办法。

其结果很惨烈,直接在第一关就刷下来一半还多,以至于后面的县试和州试,不得不放宽条件。

就这样,能够顺利走到京城的,也只有这么多。

从正月之后,就有些外地考生陆续往京师赶了,一部分是想路上趁机游学,还有一部分是想早点到京城来探探路子。

总之,夏天的时候,到达京城的考生就已经占了一多半,有些世家子弟寄住在本家或者亲朋家中。

而另一些出身寒门甚至是商家的考生,就只能住在客栈里,一时之间,京师但凡像样点的客栈,都住满了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