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2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 / 2)

加入书签

这名头匡下来,朝廷上下都好奇到了极点,甚至有人按捺不住,直接跑到刘志面前来索要。

第一个跑来的就是太傅马融,尽管此人的人品有些瑕疵,但在求学的精神上,却毋庸置疑。

仗着是皇帝的老师,腆着脸直接开口。

“陛下,听说天书《格致》,乃世间第一奇书,可否给老臣开开眼界?”

“那个……我觉得这本书不适合太傅,适合年轻一点的学子。”

这话倒不是刘志故意以退为进,而是真心觉得不合适。

“为何?”

马融不解地瞪大了眼睛,论才学,他既使不是天下第一,那也是数得过来的人物了。

怎么现在就连年轻学子都不如了呢?难道是陛下嫌弃他老啦。

刘志知道他心高气傲,急忙解释,“此书朕已经看过了,与经学系统完全是两个极端。

所以越是经学方面的大师,反而越不容易看进去,只因为与原有观念有所冲突。”

开玩笑,要是让马融这个经学夫子去学物理化学,不被批判得一无是处,那才怪了。

他要培养的,是未来的科技人才,所以最好是还未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小孩子,那样才更容易接受。

马融一听反倒更好奇了,“不如这样吧,陛下先让老臣欣赏一下,也不打算学,只是见识一番罢了。”

刘志没办法,只好给了他一本,反正他已经让梁不疑的印刷厂印了上万套。

未来这本书很可能比比皆是,完全没有必要隐瞒。

马融得了天书,欢天喜地的走了。他前脚刚出去,翰林院的胡广后脚便跟了进来。

有一就有二,刘志来者不拒,一会儿的功夫,便有七八人从他这里拿了天书,乐呵呵走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得像那只偷了腥的小狐狸。

第二天,刘志干脆昭告天下,将此书免费发放给天下所有的学堂,以供学习研究。

顿时天下哗然,首批拿到天书的京师大小学堂,立刻就沸腾了,许多人都连夜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

只是看后的反应却呈现了两极分化,有人觉得是邪魔外道无稽之谈,还有人觉得是至理名篇,当穷毕生精力去研究。

若不是刘志借助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假借神仙之名义,先做了大量的思想建设,恐怕立即就会招致士大夫阶层的集体反对。

但现在他们明明十分反感,却一个个有口难言,谁敢公开斥责,那肯定是违反天意了。

许多保守的儒家老夫子,私下里都禁止自己的后辈子弟研读这本书,明面上不敢反对,私底下却用行动来表达排斥。

不过没关系,刘志的主要目标本来就不是他们,他寄希望于容易打破规则的寒门学子。

将来,等格致学真正发展起来以后,科举考试也会模仿现代,划分为理科文科。

文科和理科本来是并不相抵触的两个类别,可惜唯心主义的儒家思想和探索事物真相的物理学,却是观念相冲突。

这一点刘志在编撰书籍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许多地方都故意掺杂了神学思想在里面。

凡是听起来过于耸人听闻的理念,就直接推到神明身上去,故意混淆视听。

就是希望能在观念上不要过于格格不入,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不然,只怕那些老夫子们会反对得更激烈一些。

邓演的育才学校在推广中起到了不遗余力的作用,反而是官学有些消极怠工,只有少数夫子愿意花精力去研究。

太学中有部分教授甚至暗中警告弟子,不让他们学习《格致》,认为此书不符合正统,陛下应该是受了邪门歪道的蛊惑。

奈何刘志印刷了太多册,头一批一万册之后,又在接着赶印,全部投放到民间去。

他就不相信了,那些求知欲旺盛的少年人,又处在叛逆期,你越是不让他看,就越是百爪挠心,不看都不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真理的火种,终有一天,会变成熊熊烈焰。

毕竟此时离当初百家争鸣的时代还不太远,墨家和农家等等的影响力,还有残存,希望自己能够重新唤起大汉人民对于科学的热情。

一部古代史,尤其是后来的近代史,最让人唏嘘不已的就是在科学上的倒退和傲慢。

如果能够改变这一切,相信华夏古国的未来,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意识形态,比直接传授他们科学技术更重要。

一个冬天和半个春天刘志几乎耗尽了心力,此时松懈下来,便想着要好好放松一下心情。

原本计划着要去芳林园住几天,不料这日夜晚有长春殿的内侍匆忙来报,柔妃田觅早产了,而且情势危急。

这些日子刘志没怎么顾得上后宫,也曾嘱咐过皇后邓猛,让她多照顾着点柔妃。

毕竟她怀着身孕。又性格柔弱,思虑甚多,刘志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此刻听到消息,也不禁变了脸色,这时代医术落后,女子生产就相当于过鬼门关,全靠运气。

何况她还是更加危险的早产。

等刘志匆匆赶到长春殿,却见皇后邓猛也到了,医师和稳婆赶紧汇报情况。

原来田觅平日里情绪不稳,伤了胎气,孩子怀得有些瘦小,最近几天她更是不怎么吃喝,结果就导致了早产。

刘志也有些头疼,可这种事情他也帮不上忙,关于生产方面的现代知识,凡是他知道的,都已经写下来,告诉过太医院院正窦云,但愿能多少起到点作用吧。

没办法,刘志只好在产房外等着,可这一等,便是一天一夜,田觅难产,死活生不下来,人已经痛得死去活来,几次晕倒。

唉,要是能够搞剖腹产就好了,自己早已向窦云灌输过西医的内外科手术概念。

只是这年代没有输血设备,又没有抗生素,外科手术还好,内科手术窦云一直不敢轻易尝试。

此刻见情况危急,便亲自来找刘志商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