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手底下多少人(2 / 2)

加入书签

好吧,看来以后每天得夜里凌晨就爬起来了。也不知道是谁定的规矩,早晨五点左右就要开朝,天都没亮了。现在连累自己也跟着要早起。

“十三爷消气,以后小子早点过来就是。”贾蓉又看了十三爷旁边的段玉,拱手道:“见过玉上官。”

“蓉哥儿昨儿骑了这么久马儿,累坏了罢。第二日,没能早起得来,很正常。”段玉嘿嘿笑道。

蓉哥儿看着这货脸上邪荡表情,还以为自己昨夜被偷窥了,他怎么就知道自己累坏。后来才想起说的是骑马,讪讪道:“往常在府里,也没几次有机会一直骑马的,是有着些不适应。”

段玉道:“以后都会习惯的。”

希望如此吧!自己这柔弱的身子,骑上一天马儿,没散架已经是好的了。正感慨着,又听十三爷道:“今儿先不回府了,直接往清河县去。”

去罢,去罢,去城外颠簸吧。

蓉大爷已经认命了。

“见此,蓉哥儿有什么想说的?”

“嗯?”

贾蓉看着前面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田野,内心迷茫,不知道忠顺王在问什么。

忠顺王道:“昔日随太上皇巡视南方,见彼处稻田,岁稔时一亩可收谷三、四石。然京畿处,旱田收麦每亩不足二石。若是京畿万顷旱田改为水田,天下粮食永不慌矣。”

蓉哥儿嘴角扯了扯,十三爷搁这里扯淡了。

贾蓉道:“京畿历朝以旱田为主,其中不仅有气候、土质原因,更多的是京畿农人没有耕水田的经验。往年他们大部分以种麦为主,其他杂粮为辅,如今一下全换成水稻,怕是会引发不少麻烦事。”

“你说的气候本王听过,土质又是什么?”

这玩意怎么解释?贾蓉心里着急,种田又不是把种子丢地里就可以不管了的。

自己又不是农大高材生,更不是农学专业生,虽然曾经在家里时跟着父母下过地,对这个也半懂不懂。

“小子只请十三爷慎重考虑才是。”

“自然谨慎行事,粮食乃一朝之根本。暂且在京畿内数百顷皇庄官营田地试行,若是可行,才推广至各省各地。”

忠顺王笑道,似乎已经看到将来粮食大丰收的场面,也没追着蓉哥儿问土质怎么论。反是傲然道:“畿辅土壤膏腴,甲于天下,东南濒海、西北负山,有流泉潮汐之滋润,无秦晋岩阿之阻格,豫、徐,黄、淮之激荡,言水利于此地,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者也。”

甲于天下倒也未必,神京的附近的土地还能肥过北辽?

蓉哥儿想了想,不过却是在土质上也不必太担心。北方的土地总比南方大多地方肥沃些。

若是种之得法,一亩水稻真出个一两百公斤稻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关键是有多少会种水田的!

贾蓉被忠顺王领着巡看了一下这处皇庄,不少官员已经在重新丈量土地,只为以后旱田改水田做准备。

十三爷笑道:“昔日你曾说过,其他事情不懂,但是对如何引水如何建渠修坝这事尚知。此处皇庄的计算便交由你负责了,若是引水不利,本王可会治你的罪。”

这算什么啊!

又听十三爷回忆道:“那年第一次到你们宁国府庄上的时候,确实被惊了一下。小小一条水渠,竟然能满足一大片田地的灌溉。若非皇兄当日提醒,差点就错过你这么个深藏不露的家伙。再经过了你在王府庄园里的验证,相信此处皇庄一顷多地也能被你安排好。”

怎么个意思?

我是个侍卫,二等侍卫,堂堂四品官职的二等侍卫,不是五六品的工部小官吏。心里又叹道:原来这些家伙早在打自己主意,说不准王府那此后来把自己叫回去,还是忠顺王弄的鬼。

只是他心里也明白,如今能得忠顺王这般看重,其实也是因为皇帝和忠顺王都需要自己。旱田改水田的议题,自然不会是这两年才开始的。

只是如今出现了水泥,能够更便宜的建坝修渠引水,才立刻提上日程。

因此贾蓉没有拒绝,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是继续展现自己的重要性,展现能够被利用的价值。让皇家、王府都愿意纵容,或者说愿意暂时保护着。

粮食啊,一国之本。

多么大的功业,显德怎么会不动心。

贾蓉道:“既然十三爷如此信任小子,小子也只得勉强一试,只是想问问咱这手底下有多少人供差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