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6章 那个孩子(1 / 2)

加入书签

目前,诺久书同皇家合作的最赚钱的不过就是造纸厂和盐场。

大郢的书很贵,贵在纸和印刷。

印刷是因为人工和材料的成本都很高。

而纸张是因为前朝末年才开始在贵族中流行,到了大郢,技术更是都掌握在世家贵族手里,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

及至先帝时期,完全摒弃推荐制度,开始全面实行科举制度,这纸张才完全进入民间。

纸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不过,尽管合作的造纸厂因为场地、工人熟练度、以及造纸周期的缘故,今年的产量并不大,一年的成品也将将300旦。

他们这一批纸也算是对市场冲击了一下,后期价格就降了下来。

最后所得,刨除建厂房、工具、人工和材料等成本也就赚了三万七千两左右。

但这三万余两银子是要和其他合伙人分的,就算皇家和他们占股最大,分得的银子加起来也只有将近两万两左右。

这点钱对普通人家来说是巨款,但对国库,甚至是魏家那样的巨富之家来说就是小小一笔。

何来大赚?

不是纸张,那就是晒盐场那边大赚了。

南苑七元盐场的盐晒时间是一年的3月底到九月初,时间只有半年,一边晒,一边卖,截止如今,最后一批盐业已经运离了盐场,剩下的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而且在去年正奇他们离开南苑七元盐场的时候,县令齐务正根据周府尹,或者说是根据皇帝的命令,开始征徭役。

以很少的工钱,用以工抵徭役的方式征工扩建盐场。

正是因为征徭役一事,正奇一行才顺利找到机会脱身,离开盐场。

至于张大和张二的船只,从正奇等人离开之后,便成了如魏少主的外家程家那样的普通商人,一个从盐场拿货,转运其他地方售卖的商人而已。

是以诺久书并不清楚盐场的收入。

便随口问道:“难道是盐场那边起来了。”

经过这几年的沉淀、扩建,以及打开销路的动作,这晒盐场要是再不起来,估计就要关门了。

果然,卓阳帝直接咧开了嘴,“今年南苑那边天气好,咱们的盐场足足晒出了七百多万旦,是万旦!以约莫九钱银子一旦的价格发出去,咱们就赚了足足六百多万两。”

七百多万旦,按照单位换算一下,约莫六十多万吨。

其实按照现代盐场的产量来看,这六十多万吨的产量其实挺低的,但耐不住在大郢这么一个国家,这点产量足够多了。

而且,这点钱之中,成本真的只有人工算得上大,而人工有事最便宜的。

且只有国库、皇帝和闻家分,闻家又只占据很少一部分。

难怪皇帝这么高兴。

他赚大了呢!

卓阳帝同两人算了一笔账,晒盐场和造纸厂均是大赚,甚至还畅想明年的收入。

看着老头神采飞扬的模样,诺久书忍住了没说,其实厕纸比这两赚得都多。

诺久书和闻光寒自然是要恭喜一番,皇帝陛下大咧咧说了个“同喜”,带着齐太傅留下蹭了一顿晚饭,这才回宫去。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除了家中的收入又多了意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林杏娘那边却是个定时炸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