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2章 读书人苏轼(1 / 2)

加入书签

清朝文坛大牛刘熙载曾经有这样的评价:

太白长于风,少陵长于骨,昌黎长于质,东坡长于趣。

这里面提到了四个人,分别是李白(字太白)、杜甫(号少陵野老)、韩愈(号昌黎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刘熙载对他们四个人文风做了一个简单笼统的概括,李白擅长潇洒飘逸的文风,杜甫擅长有骨气的文风,韩愈擅长严谨有质感的文风,而苏轼则擅长豪爽谐趣的文风。

要是再从将军里面选元帅的话,我觉得李白和苏轼还要比另外两位更高一筹。李白堪称天才,而苏轼更是努力后的天才。

所以李白仅擅长于写诗,其他方面跟诗歌的造诣比不了。而苏轼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涉及面更广。其实苏轼的诗词所表达的含义,跟他一生的坎坷经历是完全分不开的。

苏轼的坎坷,造就了东坡居士。

苏轼是个很有趣的人,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可是他本人却有点儿小兴奋有没有?为啥?因为可以体会不同的人生,这倒是怪了!

学而优则仕,这似乎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可苏轼偏偏是个另类,他不太喜欢做大官,更喜欢游戏人间。尤其是他在贬谪的途中,那小日子过得别提多潇洒了。

第一次贬谪,到了黄州成为了东坡居士。

正儿八经来说,苏轼第一次贬谪是在乌台诗案以后,他被关押了103天,脑袋差点就搬家了。被贬黄州以后,苏轼不仅没有感到很难过,反而喜出望外,为啥?因为快乐的小日子即将来临。

他这次是以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来到黄州,啥事儿都没有,每天去衙门报个到,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因此在这段时间,这位老兄可算是玩尽了当地的山山水水。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就是在这个期间写出来的。当然了,最有趣的还是他开垦的事情。

好歹是朝廷命官,为啥要自己种地呢?不好意思!苏轼当时已经是罪人了,压根就没有俸禄。停职停薪,你说这日子换你过得下去吗?

苏轼还真的过得下去,他四处游玩的时候,发现城东有块坡没人耕种,他觉得这地方还不错,所以就开垦了变成自己的自留地了。这块地就被他称为东坡,为啥?因为是城东边的一个坡!

苏轼自己又在东坡旁边盖了5间茅草屋叫雪堂,为啥叫雪堂?因为这几间茅草屋是他在下雪天修建完工的,多么有诗意啊!

为了改善家里人的伙食,苏轼还在东坡旁边搞了一个小鱼塘,并且写了这么一句诗: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知笋香。

最有意思的是,在黄州的时候,苏轼还发明了一道非常经典的菜肴东坡肉!原来那时候的人不太懂怎么做猪肉,所以没什么人吃,价格就很便宜。

苏轼没什么钱,但是也想要营养均衡,于是就买了一堆猪肉,开始动脑筋思考怎么做猪肉,最终搞出了东坡肉。为了介绍清楚东坡肉的做法,苏轼还特地写了一篇《猪肉颂》: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所以我们各位喜欢吃猪肉的大爷们,每当你们吃东坡肉的时候,请感谢一下苏轼老爷子发明了这种做法。

第二次贬谪,到了惠州,苏轼成了吃荔枝的大胖子。

由于在黄州吃猪肉吃多了,苏轼的大肚腩也就跟着吃出来了。回到京城过了一段惬意的生活以后,苏轼的身材就更加走样了。

到了杭州一边啃着猪蹄膀,一边欣赏西湖的夜景,使得苏轼的身材完全没了个模样。苏轼还“恬不知耻”地拍着自己的大肚腩问朝云:小云啊,你看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个啥?

苏轼希望得到的答案是满腹才华,反正绝对不是一肚子横肉。可朝云却很聪明,她告诉苏轼,这肚子里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轼的确是个不合时宜的人,王安石在位,他就顶撞王安石,司马光在位,他又跑来跟司马光吵架。结果没过几年好日子的苏轼,又被贬谪到了外地,这回去的地方更远,居然到了广东惠州。

苏轼这回是真伤心了,呆在杭州难道不香吗?为啥非要去惠州呢?因此他这个时候给苏辙写了这么一首词《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