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黄泉路(2 / 2)
长子特征:“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囚牛是九子中性格最温和的一个,它乃是龙首蛇尾,传说他的母亲是一头蛟龙,这个喜爱音乐的小牛经常被用来刻在乐器上,以彰显高贵
潜龙在天,下地黄泉……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在我国古代关于爱情的传说当中,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最为感人,虽然后世对于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相信他们两人之间是存在真实的爱情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就将两人之间的感情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流传了下来。在唐玄宗痛失杨玉环之后,他想要将杨玉环重新找回。然而此世间再无第二个杨玉环,唐玄宗最后也只能含恨而终。
在中国古代神话当中,相传人死了以后,便会进入冥界,而冥界与阳间的通道便是黄泉路。关于黄泉路是否存在,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黄泉路完全就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而有的人则认为黄泉路其实是存在的,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
其实,关于这条黄泉路的记载,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条黄泉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两个世界的通道,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领地的附近有一个国家,这边是郑国,当时郑国国君的夫人在生孩子时难产,她的孩子生出来是脚先出来,然后再是脑袋,这与平常人生孩子时的过程不大一样,这种反常的现象,使得这个孩子被认为将来可能会谋反,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孩子一直不被他的父亲和母亲所喜爱。为了记住这件事情,这个孩子被取名为寤生。
虽然寤生不被他的父母喜爱,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是遵循周礼,立嫡长子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的郑国国君同样遵循这一条规则,将寤生立为自己的继承人。然而寤生的母亲却并不喜欢寤生,后来寤生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字叫做段。段的出身就跟普通人没有区别,所以她们的母亲就很喜欢段,也就是喜欢小儿子。而不喜欢寤生这个大儿子,这也就为他们之间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寤生和段的母亲叫做武姜,由于她讨厌大儿子,喜欢小儿子段,于是她就经常劝说自己的夫君,想要让他废掉寤生,改立段为继承人。
实际上,她的丈夫也不喜欢寤生,但他并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就擅自改变周天子定义下的规则,这将会导致郑国国内大乱,也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所以郑国国君,当时也就是郑武公,并没有答应武姜的这个要求。
说实话,如果寤生真的是大逆不道的话,那么武姜想要废除他改立段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错。然而事实上,寤生并没有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一直尽心尽力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明知自己的母亲不喜欢他,但是他还是尽可能的讨好武姜。
事实上,寤生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被自己的母亲不喜欢他。所有人都瞒着他,所以他不知道自己出生时是脚先出来,然后在是头。
当时的寤生,不仅聪明,而且仁义守孝道。在处理政务时也颇有城府,是一个成为好国君的人选。所以即使是郑武公答应了武姜的要求,他手下的臣子,那些士大夫,也是不会同意废了寤生,改立小儿子段为继承人。
在郑武公死后寤生便顺利继位,他被后世称为郑庄公。(东周列国故事很好看,菠萝强烈推荐!!)
在寤生继位以后,他的母亲武姜还是不放心,她认为郑庄公以后一定会做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便想让小儿子段成为郑国国君。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她要求寤生把京地作为段的封地。
在当时,周天子规定,大的封地,都城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地,都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封地,都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而武姜要求的京城,很明显不符合这一规定,于是这也就遭到了郑庄公手下大臣的强烈反对。
实际上,手下的大臣早就看出了武姜的这一想法,他们认为将段到京城既不符合礼制,也是非常大的威胁。可是郑庄公由于遵循孝道,他并没有对母亲的这一无理要求作出拒绝。
为了让自己的母亲开心,他还是答应了母亲的这一要求,于是段就被封到了京地。
受封到京地的段,从此便开始有恃无恐起来。他认为寤生对自己有所畏惧,为了能够夺得郑国国君的位置,他近来命令当时郑国的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士兵,既要听命于郑庄公,也要听命于他,这已经是越轨行事。
后来,段终于按捺不住,起兵造反,郑庄公用尽全力,这才平定了叛乱。
在这之后,段的叛乱,让他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母亲竟然答应和段里应外合,帮助段杀掉自己。郑庄公一时之间难以克制自己的悲痛之情,于是他下令将母亲武姜迁到颖城居住,并且亲自对母亲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后来。寤生实在是太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又无法见到自己的母亲,于是整日郁郁寡欢。
再后来,他的臣下便替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地下挖一个洞,而且要挖出泉水,这样一来便可以人工制造一个黄泉,而他们母子也就能够在黄泉当中相认。
总的来说,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关于黄泉路的说法,这一条路完全是为了让寤生能够见到母亲,并不是阴阳两界之间的通道。
被认为是“黄泉路”的路,名字叫做迷魂凼,所处地方在四川。迷魂凼的地势十分的复杂,有许多地质专家曾经专门来到这里进行调研,但是一无所获。这些专家们带着十分先进的GPS定位器,但是在这里依旧会迷路。因为不管是传统的指南针,还是更为先进的GPS定位系统,在这个地方通通都会失效。
这里的磁场,与其他地方正常的磁场有所不同。有人怀疑,可能是因为附近有巨大的陨石,所以才会导致这里的磁场发生了变异,从而使得一切现代设备在这里都变成了一堆废铁。
除了不正常的磁场以外,迷魂荡的四周还弥漫着瘴气,这一些气体有的有毒,有的却不会对人造成影响。假如有人不小心吸入的话,轻则产生幻觉,重则直接倒地身亡。
在许多小说中,我们能够看见这种瘴气,其实那并不是传说,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而这种瘴气极有可能是因为附近磁场发生变异,导致动物在此处迷路,不能进行正常的狩猎活动,死后这里腐烂而产生的。
关于迷魂凼的另外一些神秘现象,专家也无法解释,因此被禁止进出。值得一提的是,迷魂凼所在的纬度,与神秘地域百慕大三角所处的纬度相同,在这一条纬度线上,存在许多这样神奇的地方。或许等到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些地方背后的真相。
“黄泉路”对于人们来说,自始至终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百来年,便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如此有限的生命当中,为什么还要执着于这些神秘的事物?人们可以将这些精力,用在更为现实的地方,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已经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黄泉路下,便是盗墓贼……
俗话说: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我国古代对于逝去的先人是十分敬畏的,墓葬的仪式庄严而肃穆,在古代帝王修建的陵墓却不同。
往往为君王修建陵墓的工匠都会被要求殉葬,也就是给自己建造墓葬,原因就是君王认为工匠知晓的过多,若是放回族中,必然会吸引来盗墓贼,所以才会如此要求。
在我国古代出现了历代王朝,自打王朝开启之日,便有了墓葬的形式,在王朝的更替之下,陵墓的修建规模也逐渐扩大,而且十分壮观宏丽,给后世留下当代文明的众多文化瑰宝,可以对过去祖先的生活的时代背景提供更多的科研价值。
但在修建陵墓时,却蕴含着陵墓的灰色地带,那便是在君王墓当中,最初是以活人进行殉葬,意在这些活人是先帝曾经的附属物品,即使君王死去,也要追随君王而且,去往另一个世界重新开疆扩土,再建大业。
直到秦始皇时期,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才减少了殉葬的形式,在秦始皇陵当中当时为了不会降低秦始皇的身份,又为了收揽人心,展现秦始皇的气魄,所以大改曾经以活人殉葬的陪葬方式,改用了以陶土俑来替代活人殉葬的方式。
但对于工匠来说,秦始皇深知这些工匠知晓皇陵的各种结构和位置,生怕这些人会为了自己的财宝而前来盗墓,或者是暴露皇陵位置引来盗墓贼,本有心将这些工匠进行殉葬。
为何秦始皇没有对这些工匠进行殉葬呢?正是秦始皇驾崩时,当时的秦始皇陵还未建成,所以当时参与修建皇陵的工匠也就没有被强行殉葬。
在后来的王朝当中,皇帝都为了保守自己皇陵的秘密,都将参与修建的工匠进行殉葬,在让工匠进入到了墓葬当中后,堵死出口,让在密闭的皇陵当中自生自灭,这样的方式实属是惨无人道。
逃出生天……
对于修建皇陵的工匠来说,这无异于自掘坟墓,给自己修建了一条死路,自然也就少有工匠愿意尽心尽力为了皇陵而努力工作,更别说这让人主动送死的举动。
但朝廷可并不管工匠卑微的性命,而是更关注能够修建好皇陵,给自己的为官之路带来更好的好处,或者说若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负责修建皇陵的官员也就性命不保了。
所以为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和自己的项上人头,官员不断四处抓工匠,为皇陵的修建筹备,即使工匠再不情愿,只能被迫选择接受。
开始修建时,为了能够多活一段时间,工匠们并没有那么积极,依旧是不情不愿的修建着,但随着在修建过程,工匠们发现了一个漏洞,就是在修建皇陵的过程当中,陵墓当中的结构是由工匠进行制定。
这让工匠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活下去的希望再次燃起,与其坐以待毙,为自己修建死亡的陵墓,不如放手一搏,给自己留下一条生存的机会,所以工匠决定在结构上动手脚,使得工匠能够被关在陵墓当中后能够逃出生天!
拐钉钥匙……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工匠设计墓室时,都会为自己留下了暗门,而且作为手艺人的工匠,自然是要考虑到安全问题,要保证修建墓室时,暗道不会被发现,也要保证在通过暗道离开之后,暗门能够成为墓室的一部分,不会被外人随意打开,也不会辱没手艺人为了生存而道德败坏。
也是为了不会在逃离后被轻易发现,所以工匠们在日夜思索下,研究出了暗门的新机关。
通过改变暗门的打开和关闭的方式,使得这暗门本身就是作为墓室的墙体,又能够来回推开,所以对于暗门的石栓要经过长久的计算,对于皇陵的修建时长足以。
当皇帝被送入陵墓后,工匠也就被关在了陵墓当中,通过特制的拐钉钥匙,打开暗门,直到最后一个人通过,在反向将其锁起,没有拐钉钥匙,这暗门就是一堵墙……
也是,生的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