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3章 遗诏(2 / 2)

加入书签

据清道光实录记载,嘉庆帝在临终前曾召集将几位军机大臣,以及其他要员,当众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鐍匣”,宣布早在嘉庆四年四月初十,他就已经决定立绵宁为皇太子。

同时又口述了遗诏的内容:

奇怪的就在这里,

鐍下传位诏,是雍正帝首创,此后乾隆帝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按照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做法,传位诏书一式两份,

一份放在一个密封的匣内,此匣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头,另一份则由皇帝亲自保管,

等到皇帝驾崩后,两份遗诏要进行比对,证明新皇继位的正统性。

可嘉庆帝生前并未宣布曾写过立储诏书,

那这意味着:皇位继承人到底是谁,老皇帝没有任何交代!

好吧,姑且认为是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藏着一份,此时嘉庆帝拿出的是随身携带的一份,

可随后发生的事就更难让人理解了,

因为宫中的皇后钮祜禄氏,得知嘉庆帝驾崩后,派人去寻找“鐍匣”却没有找到.......

为什么只有一份诏书呢?

若说是嘉庆帝又改了传位方式,似乎也说得过去,

他没有把鐍匣放置在郑大光明匾后,由于宫中二十几年来小偷刺客造反火灾风波不断,他压根就对挂那块匾的院子的安全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宁可把匣子走到哪带到哪.......

可是,清史稿出现了不同的说法:

按照《清史稿?禧恩传》的说法,嘉庆帝突然暴毙,根本就没留下任何遗言。

惊慌过后,皇子龙孙和军机重臣们就在嘉庆帝的尸身旁边闹了起来,

皇位究竟传给谁?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

皇位究竟传给谁?

内务府大臣禧恩首先站了出来,认为皇次子绵宁当年真理教攻打皇宫时,表现优异,理应由他继承皇位,

此言一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而反对者不是别人,正是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他们认为没看见诏书前,不能就这么定下新皇人选,

更何况宫中的皇后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25岁的皇三子惇郡王绵恺,以及在行宫现场15岁的皇四子瑞亲王绵忻,

以及如皇贵妃所生的皇五子绵愉.......

僵持不下的众人,最终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一方面派人驰报京师,一面派人去圆明园里找寻。

结果戏剧的一幕发生了,

众人在一个小太监身上找到了“诏书”,这是一只没有任何特色的小金盒,

里面装的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立储诏书,

这份诏书写于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清晨卯时,嘉庆帝在那一刻选定的继承人正是绵宁。

这在戴均元的墓志铭文中也有记载:

七月,公偕满相托文恪公扈滦阳围甫驻晔。圣躬骤然有疾,不豫。变出仓猝,从官多皇遽失措。公与文恪督内臣检御箧十数事。最后近代手身间出小金盒,锁固无轮,文恪拧金锁发盒得宝书。公即偕文恪奉今上即大位,率文武随瑞邸成礼。

乃发丧,中外晏然。

包世臣作这篇铭文是,道光帝还在世,这说明碑文中关于嘉庆猝死、道光继位的说法被当时人所接受.......

可见,嘉庆帝的确是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就仓皇去世了,

而道光帝继位看起来也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不过,清实录又为何要大费周折,进行修改呢?

这桩疑案看起来似乎没有得到解答。

只不过,在传位诏没有找到、在钮祜禄氏态度不明确之前,

对绵宁继承帝位质疑的朝臣们,比如托津和戴均元,就比较倒霉了。

道光帝登基后立刻开始和他们算账,

并以“拟遗诏错误”为由,令托津和戴均元退出军机处,文孚、卢廕溥留用,

四人一起交刑部严议,最终只有文孚一人平平安安地在军机处干到了自愿退休为止。

说实话,孝和睿皇后所生的皇三子绵忻,是非常有机会做接班人的。

道光皇帝绵宁因为是嘉庆与首任皇后喜塔腊氏所生的嫡长子,所以一开始是很受重视的,嘉庆皇帝很早就将绵宁立为了接班人。

但是在嘉庆皇帝去世前几年,嘉庆皇帝对于绵宁这个儿子越来越不满意,嘉庆皇帝觉得绵宁资质平庸,也没什么才干,实在不是做皇帝的料。

反而是钮祜禄氏所生的皇三子绵忻聪明机灵,很讨父皇的喜欢。

另外绵忻的母亲钮祜禄氏与嘉庆感情很好,所有嘉庆皇帝的天平慢慢往绵忻这边倾斜,一度想要立绵忻为接班人。

嘉庆皇帝有换接班人的打算,但换太子可不是小事,搞不好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再说绵宁也不是一无是处,乾隆皇帝就很喜欢这个小孙子,小小年纪就被赐了黄马褂。

乾隆皇帝在位满六十年后便退位做了太上皇,嘉庆皇帝做了皇帝。

已经行将就木的乾隆皇帝对于绵宁的婚事格外重视,他的婚礼举办得十分盛大,乾隆皇帝还亲自出席了绵宁的婚礼。

这是一场极为特殊的婚礼,因为这场婚礼上有两位皇帝出席,乾隆与嘉庆两位皇帝可谓是给足了绵宁面子。

乾隆皇帝一生最重视嫡子,而绵宁正好也是嫡子,嘉庆皇帝真的不敢明目张胆地与老爹作对,即便是后来老爹已经不在了。

嘉庆皇帝在位时爆发了天理教暴乱,暴民攻入了紫禁城中,场面一片混乱。

绵宁镇定自若,不仅指挥战斗,还亲自上阵击毙了两名暴徒。朝堂内外对于这个皇子还是赞赏有加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嘉庆皇帝就将册立继承人的事情拖了下来,他认为自己身体一直很好,既然太子人选一直定不下来,那就是先放置一边。

可谁也没想到一向身体很好的嘉庆皇帝突然暴毙了,这才出现了众人寻找遗诏而不可得的场景。

钮祜禄氏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让不是亲生的绵宁继位,是因为从当时形势来看这是最好的选择。

喜塔腊氏去世之后,嘉庆皇帝将钮祜禄氏提拔成为继任皇后。

但喜塔腊氏毕竟是嘉庆皇帝的原配皇后,他们所生的绵宁地位自然是高贵。

选择他为继承人,合情合理,朝中大臣不会有不服气的,新皇帝可以顺利登基,前朝、后宫都不会出乱子。

另外,当时的绵宁已经三十八岁了,而钮祜禄氏所生的绵忻只有十五岁,一个是成年的继承人,一个尚且年幼,如果钮祜禄氏强行辅佐十五岁的绵忻继位,相信不会有人臣服。

而年少的绵忻也无法将皇位坐得安稳,自己在没有任何遗诏的前提下强推自己的儿子,只会让大臣们认为自己偏袒,不会受人认可,钮祜禄氏可没那么傻。

绵宁的亲生母亲喜塔腊氏去世之后,继任皇后钮祜禄氏便对绵宁照顾有加,虽然二人不是亲生母子,但是感情也还不错,钮祜禄氏尽到了一个养母的责任悉心照顾绵宁成长。

即便是自己的儿子没有继位,但自己已经是皇后了,无论是哪一个皇子做了皇帝自己都是太后。

都要被皇帝好好孝顺,钮祜禄氏没必要去争。

钮祜禄氏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挽狂澜,并且大方的将皇位让给了绵宁,立刻换来了朝臣们的尊敬以及绵宁的感激。

道光皇帝绵宁将她当做亲生母亲一样孝顺,所以这位老太后晚年生活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而钮祜禄氏的两个孩子因为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思,道光皇帝也待他们不错,二人做了一世的富贵王爷。

做帝王并非易事,钮祜禄氏的不争不抢,为自己换来了一个幸福的晚年,也换来了两个儿子的平安,不可谓是不聪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