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算计开闽三王,没有必要,更不应该(2 / 2)
毕竟乱世时节,躲避战乱逃入闽地的文人学士也极为众多,除韩偓之外,王审知还陆续诚邀启用了翁承赞、徐夤、夏侯叔、黄涛、王淡、杨沂、徐寅...等一大批当世名士。闽国不但待民施仁政,还倡导文教、兴办学堂,于培养人才、教化黎民更是不遗余力,也正按后世史载评述:“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士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宋而日益盛”。
要促成当地社会风气的转变,也将会是旷日持久,而且务必持之以恒的过程。李天衢暗付地盘大了,反而兼顾的要事太多,倘若换成自己治理闽地,多半也不会比王审知做得更好。
而这般时节割据一方可称得上明君的,钱镠对浙江、马殷对湖南,他们施仁政于民,是功在当代。而王审知与他兄弟并称做“开闽三王”,他还被世人颂赞享有“八闽人祖”、“开闽第一人”的美誉,对于福建,则是利在千秋。
所以李天衢心想就算自己最终的目的是建立大一统的治世王朝,可是福建那块地,就让王审知一直统治下去也好。至少他在位期间,闽地也不会是己方势力计划兼吞的目标。当地经济繁荣、时局安定,就让福建五州的文教风气继续能在王审知的治理下渗透到当地百姓的骨子里,仍能成为后世文风昌盛的宝地。
而且李天衢也很清楚王审知虽割据一方,他对中原王朝的态度是“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也”,彼此来往交涉可做君子之交,也不必暗地里提防猜忌,与闽国打交道只以怀柔安抚,必要时助其稳定局势便可。
当然终有一日,闽国领地还是要回归并入能够一统中土的皇朝,不过李天衢心想到时也不必与王审知这一代的闽国国主决裂为敌。毕竟你开闽三王再是贤明,可你们的子侄辈却是一个赛着一个的混蛋......
韩偓又在汴京盘住了近十日,期间与韦庄、罗隐、李珣等同样文采出众的能臣来往交际,相处甚欢,直到离开汴京赶赴密州市舶司,走海路返回闽国,也能安心向王审知复命。
而杨行密攻打镇南军,李天衢也时刻关注着那边的战事走向。吴国方面派出的先锋大将周本,挥军最先杀入于吴国治下歙州接邻的饶州地界。
吴军大举入侵,钟传也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遂派出两万甲士迎敌。而周本佯装败退,后发伏兵击之,旋即又身先士卒直捣敌军主阵,先杀得镇南军大败一场。吴军斩首七千,趁势也直接进逼至饶州治所鄱阳县城下。
饶州先大败一阵,不但钟传统掌的镇南军士气受挫,抚州危全讽、吉州彭玕、虔州卢光稠等名分上处于钟传治下,实则自据一方的割据势力也都倍感压力,各自遣将调兵、集结部众,起码这个节骨眼上,也都要与钟传同心协力,以打退吴王杨行密这一路外来势力的侵攻。
李天衢得知杨行密侵入镇南军的第一场战事结果,心想钟传本来应该是等到他逝世之后,因不孝子争权内斗,才被吴国趁虚杀入。而杨行密按原本的轨迹还是早于他身故的,可如今时局走向已经出现变数,现在的钟传便要面对杨行密的猛攻......
至于危全讽、彭玕、卢光稠几方归属于镇南军治下的割据势力,按正史线一个被吴军生擒俘获,郁郁而终;一个被迫放弃基业,投奔南楚...虔州卢光稠应该能硬抗一段时日,不过长久鏖战下去,应该还是杨行密的赢面要大了许多。
不过江西王钟传既然还没过世,镇南军也尚还没有彻底沦为一盘散沙,杨行密纵然有能力吞并赣地全境疆土,只怕期间过程也要棘手很多...而这几日内,李天衢本来心想己方势力针对吴国也仍有细议谋划的时候,近臣解青却也来上奏禀告,报道:
“陛下,巡院侍卫司禀奏,长安那边的人手,已与专递机密的密谍搭上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