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0章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1 / 2)

加入书签

人象冲突的主要矛盾点,在于种着农作物的田地。

村民辛苦种田,等到了丰收的时候,成果却全被大象吃掉。

当黄昏时分,象群从森林里走出,大摇大摆地走到玉米地中,鼻子灵活地剥开玉米皮,玉米直接卷进肚子里。

大象的鼻子不但灵活,感知也很敏锐,可以迅速判断玉米熟没熟,没熟的玉米根本不屑吃。

护林员因为心疼被大象糟蹋的庄稼,看大象走远,就赶紧找了个背篓,把地上被碾碎的玉米捡走。

捡了一阵,发现大象在很远的地方扭头看着他。

当天晚上,大象就杀了个回马枪,把这片玉米地的玉米都吃光了。

大象是很聪明的,知道人类会收割玉米,想抢在人类收割前全吃光。

从05年开始,为了让百姓抢收庄稼,西双版纳保护区专门选了一片森林边的缓坡,为大象种粮食。

同时在旁边修了个人工盐碱池,把盐埋在地下,这样大象和其它动物可以在这边摄取盐分矿物质。

不过大象吃庄稼的速度很快,一片地一个下午就吃完离开了。

这样种植作物给大象吃,加深了大象食性的改变,越来越依赖这些高淀粉高热量的食物。

也是迫不得已的法子。

对于大象吃农作物,相关的机构组织想了很多办法。

有经济来源依赖耕田,受灾严重的村民,被聘为大象监测员。

虽然农作物被野象破坏可以领到一定的补偿,不过和正常收入还是有落差的。

大象监测员每天24小时跟踪野象,通过朋友圈和微信,向周围的村民即时播报大象的行踪,警告村民避开冲突。

还有声光预警系统,当村子周围的红外相机拍到野象时,会把照片发到管理员的邮箱中,管理员确认是野象后,就会用大喇叭,爆闪灯,滚动字幕发出通知。

村民就算没有看手机,没及时看到短信,也能通过田间各处的声光预警系统得到通知,避免人员伤亡。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修复大象原有的森林栖息地,让它们在森林中能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现在有机构在保护区开展亚洲象栖息地修复,种植竹子、粽叶芦、野芭蕉等大象喜欢的原生植物。

不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的更新演替相比,有很大差距。粽叶芦没等长大,大象一鼻子就扫光了。忙乎一个星期种下的芭蕉秧子,大象过来,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连根拔起。

破坏起来简单,修复要难很多。

亚洲象的栖息地要保护,百姓的生计问题也要解决。

有公益项目帮助村民进行产业转型,比如发展养蜂业,改善村民的养蜂箱,对村民进行养蜂技术培训。

这样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蜜蜂还可以帮助授粉,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修复森林,也是修复人心,修复人和大象的关系。

食物的问题解决,大象和人的关系和谐了,还可以发展观象的旅游业。

还有其它的措施,比如说公路建设的时候没考虑大象,大象走上公路,阻碍交通,需要给它们建迁徙通道等等。

林皓看完,稍微舒了一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