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零七章 盛世再现!(2 / 2)

加入书签

有时候,姜寒酥也会心疼儿子,私下对沈墨说是不是给儿子压得胆子太重了。

沈墨却不这么认为,首先因为沈昭是太子,日后要接替他的大位的,更重要的是,他是沈墨唯一的儿子。

说来也奇怪,沈昭出生以后,无论是姜寒酥还是白映波或者雷九妹还是娄小茹,再生下的孩子全部都是女孩,没有一个男孩子。

甚至因为此事,宫外还有一些风言风语针对皇后姜寒酥,暗指她故意用手段让其他人生不了儿子,好让自己的儿子稳稳地将来继承大位。

不过这种风声刚起,就被殿前司给扑灭了。

倒是后面也没有什么阴谋家或者幕后黑手,就是几个闲的蛋疼的家伙喝多了随口乱说。

消息甚至都没传到宫里,就被戴文胜给干脆利索地解决了。

沈墨自然知道不是流言所说的那样,可能这就是上天的意思吧。

正好,没有那么多儿子,也免得以后出现兄弟相残的惨剧。

收回思绪,火车冒着黑烟继续向着大沽口奔驰而去。

沈墨带着老婆孩子们登上了被他亲自命名为“山东”号的大楚第一艘铁甲舰上面,看着高高的烟囱,看着烟囱之中冒出的滚滚黑烟,听着嘹亮悠远的笛声,心情也是莫名地激动。

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结束之后,铁甲舰缓缓开动,在一片欢呼声之中离开码头,向着远处的海面驶去。

随着动力不断增强,铁甲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船上的人都兴奋地欢呼起来。

毕竟在此之前,没有人会相信这世界上真有可以不用风帆就能行驶的船只,更别说还是全身包裹铁甲的巨轮了!

“山东”号的试航非常成功,无论是动力还是速度亦或者是续航里程都非常让沈墨满意。

在试航结束之后,沈墨当场下旨,让江南轮船长和大楚机车集团合作,要在五年内制造出五艘铁甲舰,保证三大海军舰队每支舰队都拥有两艘铁甲舰。

在十年之内,大楚海军的铁甲舰的数量要达到二十艘以上,总吨位要超过十万吨。

复兴十五年,已经年满十四岁的大楚太子沈昭前来告别父母。

“父皇,母后,孩儿要去北疆从军了。请父皇和母后保重身体,等待孩儿归来、孩儿一定不会让父皇和母后失望的!”

说完之后拜别了父母,又去拜别了太后陈氏和白映波等姨娘,在一群妹妹的哭声中背着行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紫禁城,向着辽东元帅府而去。

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素来坚强的姜寒酥眼眶一红,靠在了沈墨身上低声啜泣起来。

这是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远行,而且去的还是素来以苦寒闻名的辽东前线,做母亲的岂能不心疼。

沈墨眼眶也有些发酸,但是却只能硬着心肠看着儿子远去。

这是他早就为儿子设计好的成长路线,以后要接掌这个庞大的帝国,可不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太子能胜任的。

沈墨给儿子设定的路线是,在各大元帅府连续历练,每处历练至少两年,而且必须是要去一线部队。

在历练的时候也不能暴露他的真实身份,否则就起不到历练的效果。

除了陆军的五大元帅府之外,将来还要在海军历练两到三年。

在军中历练,是为了保证让太子知道真实的军队是什么样子的,知军才能领军。

等到从军中历练结束,太子要继续进入基层官府历练,从小吏开始,凭借能力往上升迁。

什么时候升迁到知府了,就算是历练结束了。

将来即位之后,要治官就必须知道官场是怎么回事,各级的官员们都是怎么做事的,心中在想写什么,百姓们需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官场历练结束后,还要进入商场历练。锦绣实业将来必然也是要交给太子掌管的,所以他必须了解这个庞大的商业集团是如何运作的。

这所有的历练沈墨初步计划是在三十岁之前让太子完成。

等到太子完成历练的时候,他跟姜寒酥也就五十岁了。

那个时候就可以放心地将大楚这艘巨舰交给太子掌舵了。

当皇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一个想要所作为,甚至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时刻想领先全世界的皇帝更是不容易。

沈墨当了十四年的皇帝,已经开始有些厌倦这样的生活了。

虽然他并不是天天待在皇宫里只知道批阅奏章的那种劳模皇帝,也会经常的微服出宫带着老婆和女儿溜达一圈,体验一下百姓生活,了解一下民间疾苦,但是时间越久,那种对工作本身的疲倦感就越发的明显起来。

为了消解这种疲倦,他也会经常跑去找臣子们喝酒聊天,回忆一下当年。

不过这几年,原本开国的大臣们也开始相继凋零了。

复兴四年的时候,大楚首辅于成龙去世。跟历史上相比,他多活了一年。

当了首辅之后,繁忙的工作让他本就孱弱的身躯更加孱弱了。

虽然沈墨经常让御医给他诊治,但是毕竟年迈体衰,药石难医,最终还是撒手人寰了。

在于成龙去世一年后,王夫之也去世了。

他在离世的前一天,派来人来给沈墨送了一封请柬,请沈墨次日务必去他府上赴宴。

沈墨次日如约而去,老先生很是开心,原本病重的身体好像一下子轻盈了许多。

那一日,两人大醉一场,老先生纵声大笑,说自己这辈子没有白活,终究是看到华夏盛世再现。

当天晚上,老先生就与世长辞,据说嘴角还是含笑的,走的非常安详。

沈墨知道后沉默半响,下令停朝一日,亲赴王府吊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