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章 价值连城的女人(1 / 2)

加入书签

“我是国军第七十一师袁学勇,请问贵部长官是哪一位?”

袁学勇面带惊讶地打量着眼前这支穿着灰色军装,却没有任何番号标志的军队。

他们手中的花机关和毛瑟步枪更是让他眼皮抖了一抖。

全部都是德械!

还有远处那几名士兵身前的那挺样式奇特的机枪,更是像自己曾经在某本介绍欧洲战场的杂志上见过的德军那款著名的通用机枪。

再细细打量,这是士兵身上的军装也很欧洲战场的德军军装非常相似,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没有任何军衔标志。

这支军队到底什么来路?

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子古怪的味道。

面前的几名警卫员让到了一边,一身黑色城市作战服的沈墨迎了上来,打量了一番面带书卷气的袁学勇,点点头道:“我叫沈墨,是他们的指挥官。”

看着眼前这位身材高大,身姿挺拔,穿着一身从未见过的黑色服装,腿上挂着两把勃朗宁手枪,相貌英俊,年纪更是年轻的让人意外。

尤其是那份从容自信的气度让袁学勇暗自折服。

“我是过来感谢贵部的援手之恩的。今天如果不是你们,我和我的兄弟们恐怕今天都要长眠于此了。救命之恩,没齿难忘。日后若有机会一定会回报沈长官的救命之恩。”

袁学勇真诚地说道。

他无法看出沈墨的军衔官阶,只能以长官称呼。

“我也是正好路过,听到枪声赶了过来,正好碰上了而已。小鬼子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敌人,人人得而诛之。袁连长不用客气,更不需要什么回报。”

沈墨很大方地说道。

他的确也不需要对方什么回报,因为对方就是一个国军的小连长,除了投奔自己,也几乎没有其他报答的方式。

况且,作为国军连长,也不太可能脱离中央军编制来自己一个小小的民团混的。

至于说好处,当然是有的。毕竟只要完成任务,系统给的奖励可是不少的。

那才是沈墨最需要的东西。

所以他的大方是真诚的。

不过此时系统任务界面上并没有显示任务已经完成,一個主要任务以及三个可选任务,全部都是显示正在进行中。

这表明事情远没有结束,这几个人并没有处于完全安全的地步。

所以这就要求他必须要跟这几个人搞好关系,否则万一他们要是跑了,半路上又遇到鬼子,自己的奖励可就飞了。

袁学勇也感觉到了沈墨说的不是客套话,心中对他更有好感了。

这个年轻人,有能力,还有气度胸怀,前途不可限量啊。

但是他最好奇的还是沈墨等人的真实身份,试探地问道:“敢问沈墨兄弟,你们是哪一部分的?看你们这装备很是精良啊!”

沈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证件递了过去。

袁学勇打开看了一眼,表情差点呆住了。

晋城保安团团长?

他怕自己看错了,急忙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了一遍。

没错!上面写的就是晋城保安团团长沈墨,下面还盖着晋城县长的大印呢!

“沈兄弟,你们真是保安团的?”

袁学勇抬起头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沈墨问道。

那表情就差没有说你骗人好歹也用点心。

你管一支全副德械装备,有重机枪,还有狙击手的精锐部队叫保安团?

那一般的国军连队岂不是都成了警察署的侦缉队了。

保安团是什么,那就是地方民团,是各地政府为了弥补军警力量的不足自筹经费建立的地方自卫武装,维持地方治安,保护地方安全,属于以前保甲制度的衍生品。

这是官方定义。

实际上,保安团现在的普遍现状就是地方官员以及乡绅豪富的打手,帮助他们作威作福欺负百姓的狗腿子。

能当团丁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干的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才会名声这么差。

当然了,也有一些地方军阀为了应对南京政府的裁军条例,让自己手下的正规军转成保安团来规避裁军。

但是那种都是少数,现在抗战大背景下,那些保安团早都趁机又转回了正规军战斗序列,毕竟可以名正言顺地找南京政府要军饷。

对于沈墨的话,袁学勇是一万个不相信的。

“呵呵,沈兄手下这保安团有点特别啊。”

虽然心中持怀疑态度,但是毕竟人家刚救了自己,袁学勇也不能直接表达质疑,脸上挤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沈墨自然明白人家的意思,毕竟稍微常识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话水分太大。

“我知道袁连长心有疑窦,不过我们这个保安团地区有点特别。因为我们跟其他地方的保安团不一样,我们是一支怀有使命的保安团。这一点,以后你就会明白的。”

袁学勇听了这句话,深深地看了一眼沈墨,又看看周围的士兵,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曲虎这时候也过来了,三人见面,互相认识了一番。

虽然之前袁学勇对曲虎也有解围之恩,但是曲虎面对袁学勇还是依然保持着警惕心,毕竟双方的阵营打了这么多年,一时半会不可能放下心中的芥蒂的。

曲虎对沈墨虽然略微热情一点,但也明显保持着警惕心。

因为沈墨的身份是最可疑的。

游击队这些年跟个地方的民团也打了不少仗,可太知道民团是什么货色了。

就在前几天,他们还刚灭了一支民团。

如果眼前这支队伍才叫民团的话,那他们以前打的那种又该叫什么?一群拿着武器的山猪?

不过他也是人精,沈墨对他有恩,心中再呵呵也不会直接说出来。

沈墨因为系统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主动开口打破了三人之间的尴尬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