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一章 震惊的多尔衮(1 / 2)

加入书签

[[第五十一章 震惊的多尔衮

失去了红衣大炮,德州城下的清兵本来满满的信心一下子就消散了大半。

在没有红衣大炮之前,满清是最不喜欢攻城的。

他们本族人口太少,死一个就少一个。一旦损失过大,被他们奴役压制的那些蒙古人和汉人肯定会跳反。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争夺城池往往是伤亡率最高的一种战斗,尤其是对于攻城的一方来说是这样的。

所以在没有大炮之前,满清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强行攻打城池的。

但是孔有德带来了红衣大炮和许多能铸造火炮的工匠之后,满清的攻城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台阶,他们也开始不再害怕攻城了。

反正再坚固的城池,只要用红衣大炮一顿猛轰,最终肯定能够攻克的。

凡是有利有弊,虽然攻坚能力增强了,但是也给他们养成了对火炮的依赖。一旦没有了火炮,一下子就被打回了原型,面对坚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攻打了。

两名清兵主将商量之后,觉得也不能就此撤退,否则回去之后多尔衮肯定会收拾他们的。

所以他们打算再攻打一次,如果还是打不下来,那再撤也就有理由了。

这一次,清兵做了更充分的准备,他们搜集了更多的材料用来制作攻城器械,当然,大部分也都是最简单的工程云梯,而且还是那种简易版的。

再就是用粗壮的原木制作攻城椎。

更复杂一些的攻城器械就不是临时能够做出来的,他们军中也没有懂这个的工匠。

孔有德所部被全歼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齐军上下人人振奋。

振奋之余,许多将领都主动请缨,要带兵出城跟清兵野战,一举歼灭这支清兵。

但是沈墨全都否决了,因为他从城外的清兵没有立刻撤退判断出来,这支清兵应该还打算再攻打一次。如果攻击依然不顺的话,他们就会选择逃跑

沈墨判断出这一点后,召集众将,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要求这次必须将德州城下的清兵全部留下来,绝对不能给他们逃跑的机会。

众将振奋不已,摩拳擦掌。

之前因为担心打的太猛,把清兵给吓跑,所以一直收着打,火枪火炮这些大杀器一支都没有动用。

现在终于可以痛痛快快毫无保留地向着鞑子头上招呼了。

在经过了一天的准备后,清军再次对德州城发起了进攻,而且这次进攻也远比之前的攻击都要猛烈,看起来清兵也是豁出去了。

一队队的清兵向着城墙冲了过去,他们抬着制作粗糙的云梯,呐喊着,嘶吼着,发出受伤的野兽濒死之前一样的嚎叫声,声势惊人。

觉罗巴哈纳和石廷柱对视一眼,都能从彼此眼中看出一丝希望。

但愿这般强大的攻势能够给对城中的守军气势和信心造成打击,让他们失去守城的信心。

虽然希望不大,但是却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

其实看起来清兵目前声势浩荡,但是两人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深切的担忧。

那就是那支让孔有德父子双双丧命,六千天佑军全军覆没的齐军骑兵。

他们从那些逃到德州的天佑军溃兵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后,震惊之余最大的疑惑就是齐军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骑兵?

这些骑兵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战马?

别说大明了,就算是满洲八旗,战马的数量其实也是不富裕的。

许多人有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满清八旗兵大部分都是骑兵,而且都很擅长骑射。

其实不然,八旗的前身是建州女真,他们属于渔猎民族,是在深山老林里面打猎捕鱼而维生的民族,并非以放牧维生的游牧民族。

在没有征服蒙古之前,他们是不会马上作战的,骑过马的人都没有多少。

也就是在征服蒙古之后,跟科尔沁部落联姻以后,满洲八旗的战马也逐渐变的富裕起来。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战马也往往只是用来增加他们的机动力,也就是行军的时候骑马。而到达战场之后,他们还是要从马背上下来作战的。

满洲八旗里面成建制的骑兵并不多,会骑射的就更少了。

如今满清成建制的骑兵基本上都是属于蒙古八旗。

之所以很多人会有这种印象,以来是后世那些辫子戏胡说八道,而来也是后来的满清统治者给自己脸上贴金,口口声声说着他们八旗是以骑射打天下的,弓马功夫无敌。

只能说突出了一个臭不要脸。

众所周知,大明从土木堡之战以后一直都是缺马的,而且是非常缺的那种。

如今整个大明加起来也就凑出来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那就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可是吴三桂现在已经归顺了大清,李自成麾下的骑兵也在一片石大战中几户损失殆尽,关内怎么可能还有如此规模数量的骑兵?

而且从那些溃兵的口中得知,这只齐军骑兵的数量最起码在一万人左右,这就更加的离谱了。

两人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更让他们寝食难安的是这支骑兵从灭了孔有德之后却一直没有出现,但是他们带来的阴影却如同一个恐怖的幽灵一样在两人的心中飘荡。

这支骑兵一直不出现,他们就无法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攻城之中去,必须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和精力来注意他们的后路,以免对方突然杀出,跟城中的守军一起对他们形成里外夹击之势。

那将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如果那样的话,他们恐怕将面临全军覆没的结局,那也将称为大清入关之后的最惨烈的一次失败。

一旦他们这次败了,那造成的后果是他们不敢想象的。

所以这也是两人明知道危机重重,但是却不得不选择孤注一掷的原因。

怀着这样复杂的思绪,两人密切注视着前方的战况。看着部下悍勇的冲锋,他们甚至暗暗祈祷敌人会因此而胆战心惊,放弃城池落荒而逃。

如果那样的话,他们可以给他们一个逃命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