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五章 克大同,进军太原(1 / 2)

加入书签

[[第七十五章 克大同,进军太原

沈墨御驾亲征,一则是为了提振士气,给大顺军制造压力。

二来也是因为现在手下没有可用的大将。高远和李牧都在关外收拾满清余孽以及蒙古人,关鹏在南边,一方面要防备南明军队,另一方面还要提防河南的大顺军。

其他人的威望都不足以统领大军,只能沈墨自己御驾亲征了。

这就是崛起太快,底蕴不够的缺点,可用之人太少了。

虽然最近投效过来的人很多,但是这些人却只能用来装点门面。

能不能用,能不能堪大用,那都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现在却是不能将一路大军交到他们手中。

将领虽然缺人,但是齐军的兵力却是足够的。

因为就在半个月前,系统再次完成了升级,从工业时代进入了帝王时代。

这不仅意味着所有的兵种以及所有武器能够再次得到升级,而且也意味着沈墨手下的嫡系兵力上限将从十万人升级到五十万人,足足是之前的五倍之多。

这五十万人还不包括水师兵力。也就是说水师的兵力不算在总的人口上限之中。

有了从京城抄没的英国公等人的家产,以及南明朝廷送来的那些钱粮,沈墨现在绝对算得上财大气粗,腰包鼓鼓。

所以他下令在京城东西两面建造了两座规模巨大的兵营,还有十座占地广阔的马场以及两座枪炮铸造厂,用来全速扩军。

现在,不算高远和李牧带出去的那些人马,以及留守在山东等地的兵马,沈墨现在在京城附近就拥有了二十万大军,而这还说的全部都是帝国系统的嫡系人马。

至于说那些仆从军还有用来承担辎重运输后勤保证任务的民壮队伍,加起来至少也有这个数了。

这二十万大军之中,其中就有骑兵五万人。

五万骑兵之中,包括五千重骑兵,五千弓骑兵,两万名龙骑兵以及两万名轻骑兵。

在北方作战,骑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兵种。

而且沈墨为了提升骑兵的攻坚能力,又不至于影响骑兵的机动性,还专门组建了一支骑炮军。

这支骑炮军由一万人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由五百门可以由单马牵引快速前进的骑炮。

这些骑炮虽然威力上不如野战炮,也不如加农炮,但是威力不足,数量来凑。

只要不是碰上大同太原这样的坚城,一般的城池,面对着五百门骑炮的齐射,也只有瑟瑟发抖举手投降的份。

这样以来,骑兵没有攻坚能力这一战场常识就被打破了。

另外,沈墨又单独组建了一支更加强大的炮兵部队,命名为神机军。

其中包括三千门各种火炮,包括野战炮、加农炮以及轻型和重型迫击炮还有重型攻城炮以及神火飞鸦等远超火炮,另外还有一支五千人组成的掷弹兵军团。

整个神机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人,光是给神机军配备的辎重队伍人数就超过了十万。

沈墨现在的作战思想其实就是非常的简单粗暴,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坚战,都是先用炮兵进行狂轰乱炸。

这种办法简单高效,非常的实用。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炮弹消耗太大,对于后勤拖累比较严重。

不过这对于拥有系统的齐王殿下自然不算是个问题,只要钱到位,系统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炮弹和铅弹。

况且,系统生产的火枪火炮还有炮弹铅弹质量都是不用多说的,标准也是一样的,不存在人工生产的炮弹口径不一,装药量不一导致的难以适配等问题。

等于说有了系统,沈墨已经实现了军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另外,剩下的十万军队,其中包括了五万装备了最新式的后装步枪的步枪兵。

这种最新式的步枪已经是撞针式的后装线膛枪了,而且采用的子弹也是定量装药的铜壳子弹,无论是射速射程还是杀伤力都要远比之前的火枪要超过好几个等级。

可以说,现在才算是有了现代步枪真正的雏形了。

而且火枪上全部加装了三棱刺刀,弥补了步枪兵近战能力不足的缺点。

剩下的五万名士兵则包括三万名的弓箭手和两万名的长矛兵。

虽然由于火枪火炮出现在战场上以后,弓箭手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是现在整个世界战争的整体趋势还是冷热兵器混杂这样的局面,弓箭手依然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

至于长矛兵,虽然在诸多的战争游戏中都是最便宜战力最差的炮灰兵种,但是在现实中,却已然是各方军队当中占比最大,人数最多的一种兵种。

毕竟便宜啊。

讲究一点的,给长矛兵配一个铁制的矛头。

若是不讲究的,没那个条件的,最多给矛头上包上一层铁皮,甚至连铁皮都没有,只是一个削尖的木矛。

很多时候,便宜就是最大的优点。

所有沈墨现在兵强马壮,从军队的装备上来说,已经跟这个世界的其他军队形成了代差的碾压性优势。

沈墨在决定御驾亲征的第二天,就发布了一道诏书。

诏书中公开对大顺国进行宣战,要求李自成撤销帝号,亲自前来北京城投降,则可以免去一死,还可以封他为侯爵。

名字都给想好了,就叫做顺意侯,意为顺应天意的意思。

除了李自成之外,诏书中还对李自成手下的文武大臣们一一点名,包括牛金星,宋献策以及刘宗敏李岩等人,给他们都许下了官职和爵位。

只要他们愿意主动归降,就可以成为大齐的爵爷。

沈墨自然没有指望说靠着一封诏书就能将这些人招降,只不过是一招阳谋而已,目的就是让大顺过内部人心动荡,互相猜忌。

李自成自从兵败山海关之后,本就疑心重重。

回头等沈墨这诏书的内容传到西安之后,李自成就算嘴上表现的很坦荡,但是心里面肯定也会泛起嘀咕来,不自觉地就会对他手下这些文武大臣们产生防备之心。

有了防备之心,再做决定的时候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很多事情就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阳谋的威力。

当然,阳谋要用,也要建立在双方实力差距过大的份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