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章 224寻找《诗云》作者(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老刘没灰心,看看到了饭点,出了学校找了家小吃店随便买了两个馒头,又进了学校继续打听。

他总觉得这本小说应该是个理科生写的,书中所写的“神”的科技大胆设想,其中的物理知识文科生怎么会听清楚?

不知道是运气比较差还是怎么地,老刘整整在师大呆了一个下午,热的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硬是没打听出来作者是谁!

不得已,到了晚上,老刘拖着一身疲惫只好泱泱而归。

第二天早上老刘刚一上班就被黄世德叫到他的办公室,问他打听到作者没有。

老刘只好把经过简单说了一遍,黄黄世德听了皱起眉头:“那怎么办?发行部那边已经催着赶紧发了。”

现在大家都急着把最后一期赶紧做完,然后吃个散伙饭拍屁股走人,去新单位报道呢,耗在这里干嘛?

“要不这样,老黄,我们干脆佚名发行!”老刘想到了一个办法。

啊?

“这不太合适吧?不符合规定。”黄主编愕然。

“我们发行的同时,在杂志上发告示一是表示歉意没有经过作者同意擅自发表,同时希望作者尽快和编辑部联系取得稿费报酬。”

老刘解释道:“如果我们不刊登,还有谁敢发表?《文艺科学》?杨筱那女人正为杂志社的生存焦头烂额,还敢登这样的文章?”

说到这里,老刘突然盯着黄主编:“老黄,如果你担心什么,就怕责任推到我身上,是我擅自做主冒用你的签名办了这件事!”

“哈哈……”黄主编突然大笑起来:“老刘啊老刘,亏我们共事了好几年,你不了解我的性格?我是主编这件事将来如果出事自然按在我头上!反正没几年我就要退休报抱孙子了,老子怕个吊!”

第一次听到文质彬彬的主编竟然爆了粗口,老刘突然感到眼眶有点湿润。

夏红军自然不知道《智慧树》杂志社发生的这一切,这段时间几乎是两点一线,除了忙着复习准备期末考试,抽了点时间还给《人民文学》寄了一篇散文,是存稿到最后一篇《东方的哥伦布》。

“文明的碎片”散文系列刊登之后,反响很好,好多读者给编辑部来信说这种散文第一次看到,将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

特别是贾平凹直接给夏红军来信大加赞扬,搞得他都有些不好意思。

当然也有人批评说散文有局限性,文中有许多硬伤涉及到史实、字词、纪年等,暗讽作者知识浅薄。

对此,夏红军不像上次关于先锋文学那样在报纸杂志上和对方打口水仗,而是选择沉默。

人家说的对,自己文中某些引证的确是错的,而且从知识积累方面远远不如后世那些文化散文大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必要强词夺理,以后好好学习充实自己,现在先把期末试考好再说。

回家的车票早就买好,夏红军准备考完试就和陈招娣一块回去,他想看看老板的服装厂运营的到底如何?

可是就在考试前他突然接到市作协的来信,让他参加作协的活动,时间是7月18日,刚好考完试。

不过这次,他没有吐槽,而是准备欣然前往。

因为信中写着:“为了让作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绩,特组织一批青年作家去外地采风,地点是深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