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掀起民愤(1 / 2)
国子监,大炎朝的教育中枢,和至道学宫,青云学院并列。
论威望,只在至道学宫之下。
若论生员广度,却要远远超越其他两家。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靠着朝廷这颗参天大树,朝中一半的大臣,几乎都出自这个地方。
可以说,它比至道学宫,更像是天下儒生心目中的圣地。
由此可知,这个地方影响力有多可怕。
甚至,有时候国子监的舆论,可以左右一项政令的实施。
不过,在祭酒的约束下,监生们一般都不会妄议政事。
尤其,今年是三年一度的春闱。
为了届时能一举夺第,国子监内,几乎每个人都在埋首书本,分秒必争。
所以,距离上一次监生门制造舆论,国子监已经平静了快一年。
可谁也没想到,临近考试的当头,国子监的部分监生,突然爆发了。
一百多名监生,在国子监的领军人物之一,直讲助教孙彦的带领下,举着条幅,浩浩荡荡从国子监出发。
沿着大街向城南出发,一边游行,一边高声抗议:
“北国烽烟急,稼樯百余一,去岁南国旱,利州人食人。”
“将士骨未寒,生民腹正饥,可怜清池畔,犹叹百花奇。”
这首诗,可谓浅显易懂。
稍微度过几年书的百姓,都能听出来意思:
大炎北面,北莽大军压境,战事紧急。
边民逃跑,连种田的人都见不到几个。
去年,南面的利州,又发生大旱,粮食欠收,饥民处处。
严重的地方,更是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
如今,边关上,为抵御北莽而牺牲的将士,尸骨未寒。
而四散逃难的流民,更是饥肠辘辘。
可,这个时候。
我们大炎朝廷,京城百姓,大家又在干嘛?
无视国难,成千上万人聚集在白清池。
感叹百花会的盛况,沉醉于名妓们的精彩表演,不断啧啧称奇,流连忘返。
实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当然,这个时代,哪怕是京城,依旧是文盲居多。
所以,除了拉横幅,写大字报,还有不少正义斗士的监生,扯着嗓子不断高喊:
“各位京城的百姓,本朝立国两百余年,至如今,国力日渐势微,此皆因朝廷误用奸人所致。”
“如今我大炎,北有强莽寇边,西有梁国虎视眈眈,南有饥荒,匪患,水灾旱情,还有天南国蛮族袭扰,可谓四面楚歌,水深火热。”
“值此国难岁凶之际,朝廷不但不解决内忧外患,反而纵容当今太子,举办百花会,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们花天酒地,声色犬马,有没有想过,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有没有想过,各地饥寒交迫的百姓?有没有想过,我大炎风雨飘摇的前程……大家说,这样应该吗?!”
“不应该!当然不应该,百花会就该停办……”
不少沿途的百姓,都被这话激起义愤和热血,纷纷振臂回应。
“好!看来大家,也是心系家国,热血未凉之士!”
带头的孙彦,眼底闪过一丝狡猾,再次慷慨激昂地道:
“既如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等一介书生为救大炎,可以不惜一切。”
“敢问在场的各位,可有哪些义士,敢与我们同往阻止百花会,让朝廷看到,我们万千百姓的决心!”
这话一出口,顿时,不少人犹豫起来。
看热闹是一回事。
可真要亲自参与,那就是另一种局面。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场游行,可不只是阻止百花会,唤醒朝廷这么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