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你看这条河,它又大又宽!(1 / 2)

加入书签

朱标看着手里这本《精兵是如何练成的》,直接傻眼了,这里面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很多都已经颠覆了他的三观。

数千弹丸,一息之间,瞬发而至,透体而过,瞬间死亡,就算不死也要缺胳膊少腿,这所谓的冒蓝火的加特林,要是放在战场之上,只要射中了,连补刀都省了,活下来的继续微乎其微。

“但是你看看!这群光拿朝廷俸禄,不干活的垃圾!一年多了,就给朕弄出来这么个垃圾!这玩意有用吗?这玩意能让鞑子只会载歌载舞吗?这玩意能让鞑子再无侵袭华夏的念想吗?”

“如今北元虽然已经被咱们打成了丧家之犬,但是他们的兄弟国,察合台或者钦察罕以及帖木儿,那比咱大明的疆域还要大的多!”

“朕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务必尽管,举全国之力,把朕想要的东西给朕造出来!”

朱元璋此时已经陷入疯魔状态了,自从看见方世玉这本《精兵是怎么练成的》后,见识到着冒蓝火的加特林的威力,彻底被迷住了。

一息之间,数千弹丸齐射,碰到就是非死即残,在如今仍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这种东西一旦出现,无疑是逆天的存在!

你想想,要是把这玩意架在长城上面,一个人负责扫射,一个负责装填弹药,再来十几个人负责运送弹药,甭管是鞑子还是谁,那完全就属于白给啊,来多少就能杀多少。

尤其是北疆那一片,卫所的数量甚至,直接可以对半砍了,如此以来,对付云贵川那些时不时就造个反的土司,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爹,这玩意虽然确实很神奇,威力极大,但是以咱们如今的技术水平,想短时间内研发出来,可能性微乎其微啊!”

朱标闻言,却是依旧保持着怀疑态度,这玩意如此逆天,是不是只存在于方先生的构想之中?它真的可以研发出来?就算是让方先生亲自来搞,怕是也搞不出来吧!

朱元璋闻言却是摇了摇头,缓缓说到:“标儿,人的潜力是无穷大的,不逼一下,怎么能激发出来呢?如今工部将全天下的能人巧匠,都汇聚起来了,加入了火气制造局。”

“虽然暂时还没研发出来,但是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了,他们如今研发出来的初步火器,跟燧发枪已经极其接近了,你明日一早,先去试试威力。”

朱元璋的脸上,再次露出了神秘的笑容,背着手,一边走一边继续说到:“等咱大明研发出来这燧发枪,朕就让大草原上的鞑子看看,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北元如今基本亡了,就连皇帝都被部落酋长给弄死了,整个北元如今分崩离析。

但是那又怎样?

朱元璋的前半生,因为北元鞑子的残暴统治,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白眼,亲眼看着家人活活饿死,自己也走上了讨饭的道路。

可以说,北元对朱元璋造成的心理阴影,简直比陈友谅的舰队还要大的多!

因此这燧发枪只要能在朱元璋有生之年研发出来,全军配备,朱元璋都准备再次御驾亲征!

实际上,按照历史的走向,科学技术是只会越来越高的,可惜的是,明朝灭亡之后,迎来了通古斯那群狗的统治。

朱元璋本身就是华夏人,作为华夏人当华夏人的皇帝,统治华夏人,后顾之忧基本是没有的,大家都是同族,谁当皇帝还不是当,只要这个皇帝对咱老百姓好,那咱就拥护他!

可是通古斯那群狗就不一样了,闭关锁国,对于火器的研发,更是讳莫如深,整个通古斯狗存在的三百多年,火器不仅停滞不前,反而被欧罗巴那群白皮猪领先了很多!

......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

朱元璋站在养心殿门口,看着远方的骄阳。

“方小子离开大明多久了?”

朱元璋背手而立,朝着身边的公公缓缓问到。

公公当即躬身回到:“回陛下,天雷王殿下如今离开大明已有两年半了。”

“两年半了啊!时间过的可真快啊!也不知道那小王八蛋如今怎么样了,有没有寻到海外的宝藏啊!”

朱元璋闻言,叹了口气。

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方世玉不在,朱元璋甚至都觉得生活似乎少了很多乐趣,若不是方世玉临走的时候留了本书给他,朱元璋估计早就黑化了。

“陛下无需担忧,天雷王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又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海外虽然凶险异常,但天雷王殿下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听见朱元璋的叹息声,公公赶紧安抚起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吩咐到:“去把太子给朕叫来。”

公公顿时领命而去。

片刻后,朱标赶到了养心殿。

“父皇,叫我有啥事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带着朱标朝着里面走去,父子二人坐下后,朱元璋这才说到:“历朝历代,定都应天的,无不贪图享乐,无心朝政。原本南方定都,是形势所逼,如今形势好转,为父决意迁都,你意下如何?”

实际上,就连迁都,都是方世玉的建议,只是大明刚建国的时候,内忧外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所以这建都只能选在内地,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今大明已经趋于稳定了,云贵川那些土司不过是跳梁小丑,朱元璋的义子沐英就能解决了,因此朱元璋才想着迁都。

即便朱元璋不迁都,再过几年,朱棣登基,也会迁都。

但迁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

朝廷的六部在什么地方,注定就会以什么地方为发展的核心。

朝廷若是想要迁都,那就得重新规划城池,宫殿,守军,军民调动等等等等一大堆琐碎得事情,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标闻言,却是愣了一下,不由得问到:“爹,您是认真得吗?”

朱标早就知道了方世玉进献过迁都得建议,实际上不只是朱标,朝廷得文武百官,也都清楚。

即便没有方世玉,朱元璋原本也没准备在应天定都,而是准备在老家凤阳定都,但凤阳那鸟不拉屎得地方,确实不大合适。

最主要得是,凤阳一马平川,无险可踞,一旦遇袭,瞬间就成了孤城一座。

敌人攻打起来,那简直不要太简单。不仅如此,凤阳得交通,那也是一大难题,运输极其不发达。

朱标也是很赞成迁都得,见朱元璋点了点头,当即继续说到:“爹,儿臣觉得若是要迁都得话,可以着重考虑三点。”

江南显然也不合适,若是迁都江南,那还不如在应天,江南太富庶,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得纸醉金迷。

朱元璋倒是不担心这个,但是保不准后面得那些孙子,若是定都江南,后面那些孙子过惯了纸醉金迷得生活,哪里还知道北方得老百姓生活多么凄苦?

“说说看。”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朱标继续说下去。

“这第一点,那就是运输一定要发达,江南作为咱大明最富庶得地带,江南的物资,势必要运往都城的。”

“所以,如果运输不方便的话,对于新都而言,迟早都会出问题的。”

“这第二点。人口一定要够多,新都不能指望朝廷强行从各地迁移民众过去,劳民费财不说,还容易引起民怨。”

“第三就是,新都的选址,最好是能选在附近有大批可耕种良田的地方,否则大规模从其他地方运输粮草,损耗极大,得不偿失。”

朱标闻言,当即缓缓说到。

定都,对于一个王朝或者国家来说,那都是重中之重的,不仅要考虑当下的情况,还得有全局观。

如今的养心殿,只有朱元璋跟朱标父子,并无外人。

“你所言不假,为父心中目前有三个选择,你看看哪个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才继续说到:“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以及你四弟所在的北平。”

“这三个地方,虽然就久经战乱,属于关中地区,洛阳长安,更是荒废多年,但那是九州中心,作为一国之都,仍是最佳选择。”

“但如今这两个地方,百姓故都遗址等等都是大问题,因此为父也是一时之间,拿不准主意。”

“开封是宋朝都城,又有黄河作为隔断,关隘防务,均是上上之选,而且紧挨华北平原,物产丰饶,自给自足基本不是问题。”

“最后说说这北平,有居庸关跟山海关两大关隘,又有喜峰口这种易守难攻的地方,防御设施为大明最齐全的地方,还有阳平关以及潼关,内三墙。”

“只是这北平陆路运输极为困难,若是需要运送物资,就只能走海路,这样才能保证物资供给充足。”

朱标闻言,却是笑着问到:“老爹,您觉得这三个地方,哪个更好?”

朱元璋笑道:“如果没有那小王八蛋给为父留下的《精兵是如何练成的》这本书,为父原本是最看中洛阳的,但是看完了那小王八蛋的书后,为父却在洛阳跟北平之间,摇摆不定起来。”

“不过那小王八蛋倒是建议为父迁都北平的,只是当时时间紧急,也没来得及细讨。为父原本想等着那小王八蛋回来后再商量,可是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那小王八蛋音讯全无,为父不想再拖下去了。”

朱元璋想起方世玉,不由得又叹了口气。

朱标直接选择性忽略了朱元璋因为想起方世玉唉声叹气这件事,他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每次只要提及方先生,老爹总要唉声叹气,一开始朱标还好言安抚一下,后来直接选择性无视了。

说得好老爹心里舒服点,说不好,老爹对自己就是一顿暴揍!

如今应天只有自己能抗揍了,原本四弟在的话,还能分担一下,或者十五弟跟十七弟也能分担一下,可如今他们都不在啊!

“老爹,洛阳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是迁都洛阳,咱大明就可以重开丝绸之路,对于西域各小国的控制力,也可以更上一层楼。”

“但方先生却说咱大明将要面临的是数千年来,最动荡的时局,未来的贸易重点并非在陆路上,丝绸之路远远没有海上贸易重要。”

“北平虽然海运方便,但跟江南比起来,不管是物产还是粮产,却远远不是对手,因此,儿臣觉得北平并非上上之选啊!”

虽然先生建议北平,但是朱标仍旧觉得北平不是一个好选择。

哪怕方世玉在书中都点明了,海运将会取代水运以及陆运的存在,成为将来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北平可以走海运,难道应天就不能走海运吗?

什么大航海时代,朱标更是觉得完全无法理解。

相较而言,北平简直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啊,优点就一个,缺点一大堆。

朱元璋闻言,却是摇头到:“迁都洛阳,对于西域诸国的控制力可以更上一层楼,但是迁都北平,却可以对辽东地区的控制力更上一层楼,这才是为父犹豫不决的重点。”

“毕竟迁都一事,事关重大,不仅需要巨大的银钱支出,还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动荡。为父先筹谋着,你替为父去洛阳长安关中地区以及北平转转,看看当地的具体情况再说。”

......

洪武二十三年,七月。

东胜神州,紫银城府。

方世玉站在港口码头上,眼前搬运货物的民工,忙碌的身影,络绎不绝,方世玉却是心事重重,一脸凝重。

叹了口气,喃喃自语到:“就要离开这片大陆了,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不会再次踏足这片大陆了。”

从洪武二十一年登陆这片大陆开始,迄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方世玉的领导下,对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一视同仁,共同发展,为这片大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紫银城府经过两年的发展,如今即便是较之大明很多省份,已然不落下风了。

甚至跟云贵川等大明的落后省份比起来,紫银城府反而要领先不少。

比如东胜神州紫银城府的粮产,如今一年下来已经高达一千多万石,除掉消耗的,仍能结余四五百万石,尤其是这里的土地,极为肥沃,简直比大明很多地方的土地更加肥沃,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何况大明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讲过上千年的发展的,如今的亩产量,完全没法跟东胜神州相提并论。

东胜神州刚刚开垦出来,仅仅是亩产量,已经完全碾压大明了,甚至都不需要列出具体的数据来反驳了。

紫银城府结余的粮草,方世玉并不准备带回大明,反正回去的人也只有一半,舰队也会留下一部分,毕竟朱高炽也用的上。

让方世玉最兴奋是,就要数早已堆满了大半个仓库的黄金了,这些黄金,初步估计,起码也有三四百万两之多!

而金矿那边,仍在持续不断的开采着,熔炼着,这个数量,只会继续增加,越来越多。

如此巨大的辉煌成就,自然离不开印第安土著的任劳任怨,踏实肯干,也离不开方世玉带来的先进科技,无论是炼金术,还是烧煤,都是至关重要的。

朱高炽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方世玉身边,一脸笑意的看着方世玉说到:“祖师爷,你怕是不会再来这里了,我怕是不会再回大明了。”

实际上,朱高炽早已对这片土地爱不释手了。

不过仍旧忍不住感慨了一番,毕竟遥远的大明北平,还有他的亲人。

方世玉翻了个白眼,说到:“谁说的?等科技发达了,海路稳定了,想回去,或者想过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说如今距离返航还有大半年的时间,那边的铜矿跟铁矿,如今开采进度如何了?”

方世玉甚至都已经开始构想空中交通工具了,如今的时代,虽然想发明发动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搞个热气球之类的,显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搞点石油当燃料就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