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四章 招标成功(1 / 2)

加入书签

盛庸还是惊讶的,不过在方世玉的述说下,最终还是领命,拉着素未谋面的铁炫,拿着圣旨,准备调兵,调船,出海。

铁炫和盛庸刚刚离开,方世玉回身坐下,继续处理着那些看不见尽头的奏疏。

正是这时,房门被人敲响。

方世玉道:“进来!”

木门打开,露出一道缝隙,方世玉还当是朱允熥,毕竟往常只有他会这样做,却是当方世玉转头望去时,朱允炆脸上带着笑容走了进来。

“祖师爷!祖师爷!”朱允炆的笑容极为灿烂,不似作假。

“你来的正好,跟我说说,那里的比赛,好玩吗?”方世玉一副羡慕的表情看着朱允炆道。

按照规制,他们这个年龄,已经可以出京就藩了,不过因为他们是皇孙,就藩的事情,还是要等之后再决定。

而朱元璋自从吸取了方世玉的《精兵是如何练成的》后,对于将藩王封到海外,也充满了兴趣,为此,朱元璋剩下的儿子都没有封王爵,似平都在等着方世玉来做这件事情。

而这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方世玉成了一众皇子皇孙的香饽饽,所有人都希望方世玉能给自己划一块好地方。

朱允炆笑着道:“祖师爷说笑了,马赛比的就是谁的马好,没什么好观赏的,不过我听说,祖师爷最近处理政务,忙碌的分不开身。”

“连马赛都没时间看,东宫都出不去了,这不感念祖师爷的爱护,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一祖师爷的。”

朱允炆说话非常的小心谨慎,似乎生怕那句话得罪了方世玉一样。

他们终究不是生在乱世,他出生的那个时候,大明已经统一南北。

正在向川蜀,西北进军,境內一片祥和。

也或许是朱标太过于相信他那几个弟弟了,从而让他命丧黄泉。

“一应朝政,都是关乎民生的,不得马虎。不过我倒是真有事情,需要你帮忙。”实际上让老朱头这些皇子皇孙来干活,一直都是方世玉规划之中的事情,只是皇权这种东西,实在是逃不过真香定律,方世玉害怕会有人沉溺其中,影响他海外封王的计划。

“祖师爷尽管吩咐便是,俺鞍前马后,刀山火海,在所不辞!”朱允炆躬身作揖,踌躇满志的说着。

轻声笑着,方世玉道:“如今已是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了,再有两个月,就是封妃大典了,这次大典,耗费了不少银子,奢靡的很。”

“而我的王妃还不知道是丑具俊,长得什么样子,性情怎样,我身份敏感,又不方便去后宫。你去一趟后宫,问问宁妃娘娘,我心里也好放心。”方世玉叹点道。

“祖师爷?就这个事?”朱允炆心中激动道。

浅笑一声,方世玉道:“那不然呢?还不是你爷爷非要给我找娘们,从头到尾,都是宁妃娘娘做主,你爷爷拍板的。”

“你爷爷的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这个王妃,还是要先搞清楚,不然我可就要跳进火坑了。”方世玉叹了口气。

这些妃子,除了朱紫怡,那是他自己争取的,也知根知底见过的,其余人他是见都没见过啊!

“祖师爷,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这就去把她们的记录全部给你拿过来。”朱允炆想都没想,直接拍着胸脯保证到,随后一头冲了出去。

朱允熥从暗处走了出来,迈步走向书房,也不敲门,直接走了进去,上前说道:“祖师爷,已经查清楚了,那个齐泰倒是没有什么贪污的事情,十足的一个书呆子!”

一整日叫器着什么圣人大义,我看他是把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倒是把治国安邦的策论给忘得一塌糊涂!

朱允熥给了齐泰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八股文取士,虽然眼下的明初八股文还没有形成规制,但八股文只是要求你通读四书五经,证明你是个读书人。

不代表你是个读书人,但不代表你是个读书人就可以当官。八股取士集合前代数百年的科举制度而繁衍出的巔峰,通读四书五经只是第一步,想要做官,哪怕是一县父母官。在京试的时候,策论能取得优异成绩,你才可以做官,而想要做高官,那就要在殿试上以策论的形势,回答皇帝的题目。

考进士?那可比考清华北大难得多了!

“祖师爷,朱允炆那小子,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朱允熥笑着道。

瞥了一眼,方世玉道:“现在不急。”

历史的迷雾挡在了方世玉的面前,但他也想迁都,应天在地域上或许达到了做首都的各项基本要求。

但有一点,应天直接就应该被拍死在沙滩上。

它太繁华了,繁华到可以消灭一个人的斗志,消灭一众勋贵将领的斗志。

这绝不是一件好事,

朱允熥点了点头,走出了书房。

空荡荡的书房,只剩下了方世玉一个人奋疾书的批着山海一般的奏疏。

乾清宫。

朱元殖面色淡然看着眼前的一切,眼中绽放出一道光芒,旋即化作一声叹息无奈道:“老了。”

“陛下正当壮年,不老。”

跟在朱元璋身边的小太监,小心翼翼的说着。

朱元璋反倒不以为意,面容坚毅,轻声叹息着,他的白内障已经非常严重,能见物已经少了许多,身体也是大不如前了。

缓缓起身,小大监连忙上前扶住了朱元道:“陛下要去哪里?”

“去御花园转一转吧。”朱元璋哀叹一声似乎是同想起往前种种,二十郎当岁的时候,他自己的立足之地。

三十岁的时候,他兵马强壮,却不是陈友谅的对手。

三十五岁的时候,他打败了陈友谅,灭了张士诚。

四十岁的时候,他在紫金山登基称帝,四十五岁的时候,大明已经完成了华夏大一统王朝的基本要求。

五十岁的时候,大明的触角伸出长城,沿六斯藏部司,吞并元贵,收复辽东。

消灭一切对大明有威胁的敌人,整个神州大陆,再也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和大明抗衡。无论是西北方的东察合台,还是北方的鞑靼,瓦刺,亦或是辽东半岛的朝鲜,东南的大越等。

站在御花园,朱元璋似乎是凭借着感觉,找到了那块士地,那是他用来种粮食的地。

望了一眼小太监。

小太监哪里知道朱元璋看不见,目睹陛下龙目,连忙低着头道:“陛下吩咐!”

“去把镐头拿来,开春了,该播种了。”

朱元璋说了一句,立马便有人去存放地寻找,只是片刻,一应家伙事堆在一起,朱元璋听着乒乓声响,笑了笑道:“去把土翻了,咱这里有种子,种下去看看今年的收成!”

一众太监们闻言,哪里敢有半点停留,麻利上前开始翻作业,忙碌了大半日,日薄西山之时。

一道倩影出现在御花园,看见一众太监在忙碌着,心中狐疑道:“公公,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给张美人请安。奴婢是奉陛下旨意,在这里种农作物。”一名领事的小太监,躬身作揖道。

张美人微微点头,正当她要转身离开时,朱元璋开口道:“过来,让咱瞧瞧!”

夜色中,张美人只感觉心中一颤。目光愕然的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朱元璋正无所事事的坐在石凳上,目不转睛的看着一众太监们在忙碌着

“娘娘,快去,快去啊。”跟在张美人身边的宫娥,连忙推着张美人上前,她们这些人,都指着张美人活着呢。只是可惜,朱元璋去后宫的次数越来越少。

整个后宫,还有机会见到朱元璋的,也只剩下了一代理皇后郭宁妃,其他人莫说留下子嗣,便是见到朱元璋都是一件难事。

张美人命好,夜晚无聊来御花园溜达溜达,就碰见了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御花园的朱元璋。

呆呆的张美人,不敢多说话,怯怯懦懦的走到朱元璋面前,神色惶恐,大气不敢出。

微微笑着,朱元璋伸手摸了摸张美人的脸,捏了捏鼻子,闭上眼睛道:“你住在那里啊?”

“妾住在储秀宫。”张美人神情慌乱的说着,进官三年,第一次见到朱元璋,甚至,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这个老皇帝了。

“储秀宫嘛?来人啊。”朱元璋对翻地的小太监们喊了声,立马便有人跑上来道:“陛下!”

“去,告诉六局一司的各宣官市,今晚许她在养心殿侍寝。”

朱元璋半瞎了之后,已经没有了处理政务的能力,九成的政务,压在了方世玉的身上,极少数的重要军政,还要方世玉念给他听,再做决断。

如此一来,朱元璋自然就闲了下来!

酉时初,朱元璋要张美人侍寝的消息一传出去,霆时间,整个后宫都跟着忙碌起来。

朱元璋已经很久没有临幸后宫妃子了,宛如一场地震。

木讷的张美人,被人带去梳洗,沐浴,楚香,一套流程下来,躺在木制浴盆中,那紧跟着张美人脚步的宫娥,一脸笑容道:“娘娘,娘娘,娘娘。”

“别乱叫,让人听到,治你个大不敬的罪。”

她也没想到,幸福会来的这么突然。

那小宫娥却不放弃,笑着道:“那怎么了,你今晚被陛下临幸,不论有没有产出,都不用再挤在储秀宫了。”

“还有啊,如果娘娘能在这个时候,给陛下诞下一子一若是龙子。娘娘就可以迁进三进院子,宠冠后宫啊。”

“如果是个公主,后宫的人啊,都会给娘娘面子的。”

“封妃,只是早晚的事情!”

那小宫娥虽然年纪不大,跟着张美人一起进宫的,只不过张美人是主子,她是仆人。

不过三年没见过朱元璋一面,她的生活,那真的是一言难尽,一切都要靠自己。

如果不是尚膳局会送饭,估计她们都会被遗忘,被饿死了。

否极表来,老天开眼终于给了她们机会。

张美人却是一脸犹豫:“陛下年纪都那么大了,做我爷爷都够了,他还能......”

而如今张美人很害怕,若是真的有了一儿半女的,会不会被人挑唆,说这孩子不是老皇帝的。

那样的话,不单单她要倒霉,整个家族都会因为这捕风捉影的事情而殉葬。

“娘娘,身正不怕影子斜,再说了,我刚入宫的时候,是在李尚局那里做事的,李尚局的能力很大。”

“听说她被陛下选做了天雷王殿下的良人,同妃位。而且后宫这么严密,寻常人是进不来的。”

小宫娥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只要张美人真的能生下一个,老皇帝都这么大了,储君之位早定。

无论是王爷,还是公主,她这个跟在张美人身边的,都会随着张美人一同鸡犬升天。容不得她不注意任何一点细节。

张美人心中还是担忧,摇头道:“真是的,怎么就会那么巧。”

原本已经做好了一辈子就这样过去的打算,可如今见到了朱元璋,反倒开始畏惧,退缩,忧心忡忡的充满了担忧。

“娘娘,出浴了,咱们先去养心殿吧!”

小宫娥拿着布给张美人擦拭干净后,十数个人鱼贯而入开始给张美人穿戴。

双臂展开,张美人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任凭这些宫娥在自己身上作为。

东宫。

方世玉得到消息时,已经是天黑了,毕竟东宫离得远,

能把消息送给他的,也没几个人,而方世玉对于朱元璋的这些事情。

那更是根本管不得,也没权力去管,他乐呵就好。

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该批的奏疏,全部给了答复,那些不需要批的奏疏,一堆阿谀奉承,谎报祥瑞的,全部被方世玉打回,并且痛斥。

走在东宫的甬道上,方世玉抬头望着天空,数著星星:“明天就要出宫见那帮富商了,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肯为明廷出力。可惜了沈万三,几年没回来,这多少老朋友变成了一捧黄土啊。”

深吸冷气,方世玉轻叹一声,新都的修建,不会让富商赚太多钱,毕竟工程浩大,物资,钱粮,消耗甚重。

而朝廷财政困难,非常紧张。

“祖师爷,商人逐利,唯利是图,虽然也有懂得达则兼济天下的豪商,善商,但那也只是大浪淘沙,只是少数。”

“想要让商人们乖乖听话,爷爷的雷霆手段并不适用,还是要让他们赚到钱,他们才会做。”

朱允熥直言不讳道,他跟着方世玉玩了这么久,对商人的脾性,早就了解的清清楚楚。

按照朱元璋的办法,那就是不听话的商人,流放凤阳,籍没家财,简单粗暴,但这个办法,被方世玉抨击为杀鸡取卵。

随后朱元璋对商人的态度转变,还是完成了商税改革和田亩皇庄的政策之后,才开始放任不管的。

“工部的预算,泰安府从皇城,內城,外城、护城河,民舍,街道,各项费用,七千九百六十万两银子。”

方世玉说这话的时候,险些闪了舌头,八千万两银子,大明朝廷一年的税收,全部换成银子,也不过四千万两。这些钱粮,茶叶,丝绸

各种东西,要用三成税收支付军饷,用一成留作应对突发状况,地方截留一些。

大明每年的财政结余,不过几百万两银子罢了,这还是有物资加在一起,并不是单纯的说银子。

最重要的是,在税务改革之后,虽然有所增长,但说达不到预期效果。

八千万两银子,大明朝廷要不吃不喝,不发军饷,不发月钱,只管收税。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

而如果按照正常思维,大明想要拿出八千万两的各项物资,钱粮,至少要十三年,这还要是没有灾荒,风调雨顺的情况。

“八千万两,分摊给一百个商户是每户八百万两,分摊给一千个商户,每户八十万两,让他们赚钱,朝廷十年时间,积出一万万两钱粮。”

“按照应天府,明天参加火器制造局股东大会的,只有三十八个商户,还要让他们去其他地方做宣传啊。”

至少要一百个以上的商户,分段承包,才能有效果!方世玉叹息声不绝,泰安府的修建,需要花费价值一万万两银子的各项物资,米粮,石料。

可想而知,朱元璋想在大明,建造一座怎样的伟大城池!

应天府,火器制造局。

一个千户所,千余名锦衣卫,包围了火器制造局的办公府宅。

方世玉带着两名锦衣卫,走进大厅,推开房门,一众应邀前来参加火器制造局股东大会的富商们,早已等候多时。

“我晨间要主持詹事府六部的政事,耽误些时间,诸位也别行礼了,落坐吧!方世玉挥了挥手,示意众人不必行礼。”

“殿下,您紧急召开股东大会,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朝廷要打仗?”王震光,王昌建的父亲。

火器制造局,除皇庄外,最大的股东,占股七个点。

“打仗?三五年不会打仗了,朝廷要迁都的事情,你们应该都听说了吧!”方世玉直接挑明,三五年不会对外征战了。

毕竟大明从朱元璋发迹,到朱元璋八次北伐结束,无论是战略目的,还是内部环境,大明都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了,修复这破败的山河。

“迁都北平的事情,在应天府已经传开了,不过听说是陛下一口定下的,三大塞王都被南迁,解了兵权,闹的沸沸扬扬,自然是知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