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朱由校与九千岁(1 / 2)
一路欣赏着十七世纪的京城繁华,然后高景飞转到了城西,由西华门进入了紫禁城。
之所以不走午门正门,便是因为那边乃是朝廷中枢之地,各方高官云集,王朝秩序之力最为强横,虽然他因为是“自己人”的关系不会受到压制, 但贸然从那边经过或者是从上空飞过,那就很容易被人发现痕迹。
选择西华门是因为西华门是紫禁城之中较为冷清的一个门,这里的冷清一来是相对于东面富商居多和南面多市井热闹而言,说人少其实也不少,毕竟北平西城多数是权贵之家,在天启年间,这京城里已经有了后世“南贫北贱、东富西贵”的说法。
原话是:“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南城茶叶北城水”。通过这句俗语其实就可以反映出, 生活在旧社会的老BJ人的生活状态。
粗略了逛了一圈,高景飞发现所谓“东富西贵”,大体是BJ东城西城多富贵人家之意,而“南贱北贫”则大体是指南城和北城的居民中贫贱之家较多。
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这时期的南城多数都是普通人家,且各民族混杂,大多从事体力劳动,但也更富有人情味,邻里帮衬的事情是常有的。
北城的前门大街上则多是三教九流聚集,熙熙攘攘跑满了混饭吃的人们,后世“大名鼎鼎”的八大胡同就在这边,这边的人也大多从事茶馆、戏院、技院、剃头的、修脚的服务行业,这些在古人眼中都属于贱业,因此才有那种说法。
关于东富也是笼统的说法, 实际上东城也有不少大小官员居住,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东城旧京仓场多, 想当年BJ城总共才有十三个仓场, 而东城就占了七个之多。再有东城也有很多商人聚集,当铺、钱庄和金银铺面基本上都聚集于这边,单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富”的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
至于西贵,则是说住在西城这边的人非富即贵,王府、官邸可以说比比皆是。当然那说的是后金中后期和旧社会的事情了,但此时明末也早有了相应格局。
二来高景飞选择西华门,也是由于气运方面的原因。
午门且不用说了,那是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东华门是科举唱名之所在,又靠近太子东宫,神武门去四灵玄武之意,是镇守皇城后方的大门,这些都是气运浓厚或人员密集之地。
相比之下西华门是四门之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個,虽然高官权贵府邸林立,但街面上人流却不及南北东三面,而且街道也宽阔,宅院幽深, 十分方便修行人施法隐身潜行, 当然前提是能够不被王朝国运压制。
所以高景飞一路走马观花的在京师绕了一圈,然后由西华门潜入紫禁城, 过程中完全没有惊动任何人,除进入皇城的瞬间上方的气运巨龙微微垂下眼眸看了他一眼,但没有感到恶意,也就收回了“注视”。
紫禁城说起来高景飞并不算熟悉,虽然也跟爸妈去过一次,但经过后金的改建和建国后的修缮,与此时明皇城的样子还是颇有不同的,当然大致轮廓还是差不多的。
但他也不需要认得路径,只需要看准了气运龙柱最强盛的那到青气就可以了,那必然是当朝皇帝的所在位置。
何况那青色龙气一旁还有一道赤金之中泛青的雄浑气运陪伴,更能让他准确的辨认目标所在的位置。
不多时,高景飞就来到了一处宫殿院落之中,便见到院子里摆着大伞,一个身穿浅红色衣袍上面绣有团龙的白脸青年坐在躺椅上有些提不起精神。
另一边还有一位身形高大看起来形象颇为威武的汉子,穿着一身绢料的轻薄青素衣,这青素衣就是夏天用绢、冬天用玄色纻丝素衣,一般是宦官遇到大祭日或者修省之时所穿的,到了天启年间,多数宦官已不顾旧制,选用真青、油绿素纱代替青素,里面衬以玉色素纱,端的是“光耀射目,争相夸尚,以艳丽为美。”
但此人却只是穿着简单的青素衣,看起来朴素没什么稀奇,其人却自有一股威严在身。
只见他轻轻说道:
“皇爷,又是一封弹劾孙高阳冒领军饷的!”
趟在躺椅上身穿常服的天启皇帝闻言摆摆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