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我愿人人如龙(求月票,推荐票)(1 / 2)
很早以前,曹柘就一直在构想,如何让整个世界的人,人人都可以习武,人人都可以练功?
然而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案。
因为练武本身,是需要消耗精力的。
就像少林寺的罗汉拳,宋朝太祖所创的太祖长拳,都属于普及率极高的武功,并且有着十分可观的上限,如若练到一定层次,依旧可称为一方高手。
这些普及度高,并且难度一般的武功,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完全普及?并且从宗门、世家、豪门走出去,走到乡野田间,走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因为寻常老百姓不识字,没有师父领进门教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百姓的肚子里没有多的食物,日常的气力,用来劳作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哪里还有时间、精力、体力,练习武功?
站在所谓武林高手的角度去看待百姓消极习武,就像是富豪们鄙视九九六的普通上班族,不懂得利用空闲时间提升自我一样。
带着一种‘何不食肉糜’的阶级傲慢。
在这种傲慢下,能够战胜自我,努力挑战阶层,跨越阶层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不过是在原本的苦难中轮回。
习武练气,就是一个炼精化气的过程。
从天地之中采集元气,以补足自身当然也可行。
正如九阴真经开篇所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是强调自天地之中获取养份的精要,以损耗天地之气的方式,来蕴养自身的不足。
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武功,无一不是当世界绝学,且对各方面的素养要求极高,又绝不是平常百姓可以做到的。
游历天下三载,曹柘做过了各行各业,了解了底层百姓的生活,也便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了千变万化的各类简单武学。
这些武学,看似各有对应,可以依照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转换方式。
比如说书人专用的《扩音功》以及《提气功》,主要追求的就是一口真气的连绵不尽,以及以内力释放声音,让声音变得更加洪亮、清晰。而渔家专用的《水行诀》和《化湿功》,则是借水修行,内力更偏重水相,能提高修习者水下的运动能力,对湿气的抵御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加强。
前者与后者,作用、功效可谓南辕北辙。
然而,它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内核。
那就是‘省力’以及‘储能’。
曹柘的这些简单武功,出发点不在于如何快速变强,而在于帮助百姓们,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工作、劳动的问题。
比如《砍材刀法》的每一种招式,都对应了劈材,无论是在野外采集木材,还是回家将成形的木材劈碎砍断。
《砍材刀法》的发力技巧,以及省力方式,都有利于劈材者,更快速、更便捷的砍伐好木材。
同时发力砍材时,所施展出去的力道,以及反馈回来的力道,都会作为动功的一部分,积蓄为‘内力’,运转于体魄之中。
日积月累之下,即便是寻常人,也会感受到这股真气的流动,进而让体魄更加强健,气力更加旺盛。
简单形容就是,曹柘不是在引导人群消费‘身体’能量,而是在教会人们,如何正确的利用这份能量,以及储存这股能量。
消耗本身没有增加,但是获得的反馈却增加了。
如同一个有良心的企业老板,在帮助员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渐渐的收获更好的自己。
没有了额外的消耗,反而能方便平时的生产、生活,曹柘创造的这些底层武学,也就有了快速扩大、快速蔓延、推广的基础。
铜殿里的抄录,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