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九八四 山河社稷图(祝我生日快乐!)(2 / 2)

加入书签

这样的情况下,想抓三头准圣大圆满级别的凶兽,就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

天穹之上,不知何时,大片的氤氲紫气汇聚,如祥云笼罩,浩荡三万万里。

骤然,紫气汇聚,凝结成液体,化为紫色的雨滴落下,覆盖整个九州大地。

这是先天紫气,为天道本源之力分化而成,蕴含着天地最为本源的力量。

那天地万灵,无论是人,还是野兽,亦或者是山川大地,花草树木,在吸收了这紫色雨滴之后,都会得到莫大的好处。

这是天道给予姜尘的回报。

天道至公无私,她是最为公平的存在,既然享受了祭品,那必然会赐下与祭品等值的宝物。

这场本源之雨只是开始,最大的变化,还是乾朝那刚刚凝聚的国运。

那金色的国运之中,不止何时多出了一抹澹澹的青色,还有一丝微不可察的紫色。青紫之色,都是帝皇之色。国运发青发紫,正是国运上涨的象征。

天道已然承认了乾朝的存在,并赐予了乾朝几分先天道运,庇护它国运昌隆,代代鼎盛。

就是说,乾朝得天道庇护,必然年年风调雨顺,无灾无祸。若非如此,必然是有妖孽做法,干扰天象。

总之,此后的乾朝,一旦出现灾祸之年,那肯定是妖孽施法的结果,与天意无关。

天道只是显化了瞬息,就收起了那至高无上的威严,消失在天穹之上。

“祭地!”

祭祀继续,姜尘高喝一声,开始祭祀大地,也就是祭祀后土娘娘。

天无主,可地却是有主的,就是后土娘娘,大地的化身。

嗡嗡嗡……

九层祭坛颤动,上面的凶兽尸体化为一团光消失,没入大地深处。旋即,大地颤动,丝丝缕缕的地气从地底深处升腾而起,一共分成三分。

一份融入乾朝国运,一份融入山河大地,一份融入九州万灵的体内。

国运吸收了地气,那青紫之色更为浓郁了,气运暴涨了一大截。

山河大地吸收了地气,山河更为俊秀,精气澎拜汹涌,多出了不知道多少条灵脉与灵泉。

那九州万灵吸收了地气,体质更上一层楼,寿命都得到了延长。

“祭女娲娘娘!”

祭祀完天地,就是祭祖,首先祭祀人族圣母女娲娘娘,这位创造了人族的伟大女神。

那最后一头准圣级别的凶兽,也是为她准备的,圣母在人族的地位,与天地等同。

嗡嗡嗡……

随着祭坛的颤动,那最后一头凶兽尸体化成一团光,在一股伟大力量的作用下,跨越层层虚空,涌进了锦绣天娲皇宫。

祭祀之法,这是古老的修炼体系之一,诞生于燧古时代。据说是天道传下来的修行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先天神圣猎杀凶兽。

因为,修炼祭祀之法所需的祭品只有两样,要么是混沌之物,要么就是凶兽。当然,真要划分的话,这两件宝物可以视之为同类,即不属于洪荒之物。

祭祀之法的真谛,就是向天道献上祭品,从而获得力量。既然是向天道献上祭品,那这祭品肯定是对天道有用的,或者说是不属于天道的。

天地万物,都是属于天道的。把它们当做祭品献给天道,非但不会得到天道的奖励,反而会触怒她,招来她的惩罚。

只有混沌之物与凶兽,这种不属于洪荒天地的产物,才能成为献给天道的祭品。

混沌之物价值虽然高,可却极为难以寻找,反倒是凶兽,随处可见。是故,凶兽就成了献祭给天道的最好祭品。

天道至公无私,遵循等价交易的原则。你献祭给她什么等级的凶兽,她就会赐下多少与之等价的本源。

姜尘祭祀女娲娘娘,用的是一头准圣大圆满级别的凶兽。但这份祭品不会直接出现在女娲娘娘面前,而是先被天道收取,然后她再赐予女娲娘娘与之等价的本源。

这一点要格外说明,祭祀之法只是祭祀天道才是正统,除此之外,无论献祭给谁,都是旁门左道,不入正途,为天道的重点打击对象。

“祭品吗?”

“真是怀念啊,上古结束之后,人族好像就没有举行过规模的祭祀活动了。”

娲皇宫内,看着面前突然多出来的本源,女娲娘娘先是愣了愣神,继而像是想到了什么,忍不住露出怀念的神色。

然后,就见她起身,将挂在墙壁的一面挂画摘下,卷成卷轴,朝着骊山的方向扔了下去。

那是一幅山河图,上面画着锦绣山河,若是有熟悉洪荒地貌的人见了,就会发现,那画上的大好山河,赫然便是最初的洪荒大地。

与此同时,骊山之上,突然间风云变化,无尽的云气席卷,更有人族气运浩荡而来,在那天穹之上,形成了一道巨大的人身蛇尾的法相。

此为女娲娘娘的法相!

“女娲娘娘显灵了!”

“女娲娘娘显灵了!”

这一刻,九州百姓,无论身在何地,全都看到了这震撼的一幕,忍不住匐下身子,顶礼膜拜。

女娲娘娘嘴角勾起,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接着,就见她手上多出一卷画轴,将其交给了姜尘。

“这是……”

“山河社稷图!”

姜尘有些惊讶,没想到女娲娘娘竟然会把这件宝物赐给他。

山河社稷图,洪荒十大顶级先天灵宝之一,为道祖赐给女娲娘娘护身的宝物。此宝如何,看它能被鸿钧道祖贴身带着就知道了。

只有厉害的宝物,才会被鸿钧道祖放在身上,那不厉害的宝物,全都放在分宝岩上了。

“谢娘娘!”

虽然震惊,但姜尘也没拒绝,收下山河社稷图后,继续主持祭祀大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