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1章 谁不曾年少(1 / 2)

加入书签

廷安县城。

城墙虽然说不上有多残破,可一座小城的城墙着实算不得坚固高大,纵然完好,也挡不住大军。

若是从远处看的话,更像是一座土城。

坐在这小城的高处眺望远方,武亲王已经沉默了很长时间。

这个地方,忽然让他想起来,他最初领兵作战的时候所经历过的最凶险的一战,越看越像。

后边有山,身在小城,强敌在侧。

那年,黑武人寇边,急报送到大兴城的时候,武亲王的父亲,大楚久成皇帝为振奋边军士气,下旨让他的几个儿子去北疆抗敌。

当时朝中重臣问久成帝说,哪位皇子可去?

久成帝说,除太子之外,余子皆可前往。

于是,那一年,后来被封武亲王的杨迹句,被封羽亲王的杨迹形,被封德亲王的杨迹深等七位皇子同赴北疆。

一时之间,百姓们为之振奋。

这位久成帝是谁?

就是那个觉得自己可以比肩大楚太祖皇帝,觉得他可以扬大楚不世之威,创千秋之功的自大之人。

也就是他把大楚最为精锐的几十万府兵葬送在北疆之外,所以才有了这次黑武人南下。

黑武人携大胜士气,集结数十万兵力,强压北疆。

久成帝为何要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去北疆?真的只是要振奋人心吗?

振奋人心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数十万府兵阵亡,二十几位要才有才要战能战的府兵将军也阵亡了。

七位皇子奔赴北疆之后,他们七个都不知道,他们的噩梦也随之开始了。

参加了那一战的七个皇子,像是被诅咒了一样。

当时与武亲王关系最好的,就是德亲王杨迹深,两个人虽不是一母之子,可年纪相仿,从小一起长大。

在平日里相处的时候,虽然杨迹句比杨迹深要小半岁,可他一直都以哥哥自居,也都是他让着杨迹深。

不管是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还是好吃的东西,他宁愿自己不吃不玩也要留给杨迹深。

有人的时候他就管杨迹深叫哥哥,没人的时候,就逼着杨迹深管他叫哥哥。

从小到大,若两个人闯了祸,也都是杨迹句主动站出来承担。

为此,他可没少替杨迹深挨骂挨打。

可能就是因为这份担当,所以后来,久成帝才会在明明不喜欢武亲王的情况下,还是把打皇鞭给了他。

百姓们都以为,皇子尊贵,谁也不敢碰一下,可实际上皇子怎么会没人敢打,在世元宫里,敢打皇子的人可多着呢。

教导皇子的先生们,皆有教罚之权,被先生在手心里打板子这种事,也是皇子们最怕的事。

那时候他们都不爱和太子玩,也就是后来的大楚正宣皇帝,杨竞的父亲。

太子一直都想和他们玩,但却被他们排斥,因为太子处处都得最好,处处都与他们不同。

太子一句话,就能让他们被处罚,久成帝说过,太子是一国之储君,他说你们有错,那你们就是有错。

他们越是不跟太子玩,太子就越是孤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太子整日都在东宫不出门,和东宫那个叫刘崇信的小太监倒是称兄道弟起来。

这事他们本打算要告知父亲,可是又不敢,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们去告状,最终父亲骂的是太子还是他们。

那时候杨迹形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人,他试图和太子走的亲近些,可是因为其他兄弟都排斥太子,太子也排斥他,他想走近也走不近。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很怪的局面,杨迹形又是被太子排斥,又是被其他兄弟看不起,觉得他是想巴结太子。

可杨迹形觉得自己委屈,他只是想和兄弟们把关系都搞好而已。

那时候,其实谁什么性格,谁如何行事,就已经有所端倪了。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当时的这些皇子们,皆有为国效力之心。

他们到了北疆之后,从来都不把自己当皇子看,唯恐被人说他们特殊,说他们贪生怕死不敢上阵。

那一战。也是黑武人攻打中原,压境边疆时间最久的一次。

七位皇子,在边疆足足三年。

要不是当时武亲王杨迹句想出一条妙计,可能黑武人还会压的更久。

那时候,大楚虽然损失不少精锐兵力,可国力勉强还能支撑。

边疆不缺吃穿,也不缺补给,黑武人国力更为鼎盛,所以相持不下。

但是黑武人南下,粮道太长,所以粮草的消耗要远比楚军更大。

为了减少国库支出,黑武汗皇下令距离边疆比较近的各部族献出粮食物资。

那时候因为这事,被黑武汗皇灭掉的小部族就有七八个。

包括草原上的诸多部族,也被要求为黑武大军提供战马和牲畜。

武亲王决定亲自去草原一趟,约见草原诸部的首领,断了黑武人的牲畜肉食供给。

黑武边军都是身强体壮之人,一顿都缺不得肉吃,草原提供的牲畜,是他们的食物主要来源。

武亲王要去,当时在边疆为大将军的谢亭阁却不许,因为这一招棋过于凶险。

其次就是他也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若一位皇子死在草原上,皇帝会不治他的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