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一章 叙事学解读(1 / 2)
[[自从上次跟老董聊过之后,张作海的思路就一下子给打通了,关于《诅咒》的论文很快就写得差不多。
【于东《诅咒》的叙事学解读】
这就是他这次论文的标题,不长,而且通俗易懂。
张作海从经典叙事学角度入手,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的理论,着重解析了《诅咒》中的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
内视角、外视角、全是视角和多重视角,套盒式、桔瓣式以及圆圈式的叙事空间类型……
张作海一直觉得,于东是将传统和现代结合最好的作家,暂时没有之一。
《诅咒》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在传统的再现表达烩成一锅的同时还能够给人一种很新鲜的感觉,恰恰是因为于东结合了电影艺术发展推动起来的视觉转换。
不管是套盒式、桔瓣式还是圆圈式,这些早就出来的叙事手段,于东总是能玩出花来。
这篇论文写到一半的时候,张作海就坚定地认为,《诅咒》这部小说可以放到课堂上,在给学生们讲叙事视角和叙事空间作为教材使用。所以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他也带着一种编写教案的心态。
将笔放下,张作海又打开电脑逛了一会儿深空中文网,想着能不能从网友们的想法中汲取一些精华,补充到他的论文中。
在张作海看来,网络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跟工作的工具。
即便是他这样的资深学者,也没有办法记住所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以前遇到一些他记不清楚的知识点,他都要费力去找实体资料,或者去跟同事们讨论求解。
现在有了网络后,要方便很多,大部分情况下,网友们都能给出一个结果。
即便网友们没办法给出解答,通常也能提供一个途径,比如某某理论在某本书上可以找到之类。
逛了一圈,他倒是看到不少奇思妙想,不过基本上都不涉及到叙事视角方面。
而且这两天大家讨论的最多的还不是《诅咒》这部小说,今年年底深空又要举办年会,而且今年的年会似乎要比往年更加热闹些。
还有不少人已经收到了深空公司的邀请函。
在深空中文网上逛了一圈,张作海准备起身在房间里面走走,他刚起来就听到开门声,是妻子下班回来。
他妻子在市图书馆上班,每天下班时间固定,基本上都是这个点。
“老张,有你一个特快件,从金陵乐山路那边寄过来的。”
妻子将一封邮件往桌上一放,就卷起袖子去了厨房,“应该是什么重要文件吧,这么近还走特快,小二十块钱了呢。”
张作海拿起邮件看了看,寄件地址写得很简单,就是金陵乐山路。
他对金陵不熟悉,这个乐山路更是毫无头绪,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认识的人在那边。
而且现在电话、网络邮件、咚咚都很方便,寄件的人既然愿意花钱走特快,为什么不愿意打个电话提前说一声呢?
特快件的费用也确实不便宜,金陵到上沪这么一点儿远,邮政收了十八块,这已经抵得上很多工人一天工资了,难怪妻子会嘀咕。
确定收件人没错,张作海将文件袋打开,随后便看到一封蓝色的请柬,封面上有一个大大的深空logo。
【诚邀】
【张作海先生,】
【深空公司自建立以来,已经过去……】
这是深空公司发来的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二月十二号前往深空公司参加他们的年会。
邀请函里面有一些具体细节,包括接待时间,接待酒店等,并且告诉他,如果愿意,也可以提前到二月七号赶往金陵参与年会前的活动,一切费用也将由深空公司承担。
张作海把邀请函从前到后看了好几遍,确定没有遗漏的地方才放下。
他妻子在厨房忙活了一会儿,没听到张作海这边的动静,便问道,“谁给你发的特快件啊,是有什么加急的重要文件么?”
“是深空公司的邀请函。”
“深空公司的邀请函?”
“嗯,他们邀请我而十月十二参加他们公司的年会。”
“好事啊。”妻子一下子从厨房跑了出来,“你说说你,一直研究于东的作品,搞了这么长时间,连于东本人都没有见过。”
张作海纠正道:“我是研究于东的作品,不是研究于东这个人。”
“你这属于狡辩,作品跟人是分不开的,见到真人难道不更加有利于你研究他的作品么?人家都叫你东学家,东学家没见过于东本人,不是挺怪的么。”
“这话不像图书馆副馆长说的啊,东学家要见到于东,那红学家是不是得要见到曹雪芹才行?”
他妻子翻了个白眼,“你这话也不像是个大学教授说出来的,你以为研究红学的那些个学者不想见到曹雪芹?他们是相见却见不到,要是能见到,早就跑到跟前去了。”
张作海被妻子驳的一时说不出其他话来,只是低头看邀请函,半晌了,他咧着嘴笑道:“说是还可以带家属,只要提前通知便可。”
妻子挑了挑眉毛,问:“哪天?”
“二月十二。”
“二月十二,应该是礼拜六吧,不知道要不要值班,一会儿我来看看值班表……”
……
当天晚上,于东收到一封邮件,张作海跟他“炫耀”自己收到了深空公司的邀请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