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九章 传播(2 / 2)
一行人在深空美国待了大半天,吃了个晚饭就回了酒店,这期间他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汉语在深空美国的普及率确实高。
在深空美国,从上到下,基本上每个员工都能说几句普通话,有的水平高点,甚至能够跟他们很流畅地交流。
回到酒店之后,学生们还在兴奋地聊着这件事情。
“这算不算是咱们中国文化的传播?现在有两百人说普通话,明年可能就有四百,后面八百,说不定以后全世界都要说中国话。”汪海临满脸激动:“那我以后写的剧本,不用翻译,他们都能看得懂了。”
另外一个学生说道:“哪有这么简单,而且你没看到么,这些外国人反而对那些口头语比较感兴趣,并没有对我们中国的那些璀璨的文化产生兴趣,这样的话,文化的传播也没什么意义啊。”
这个说法得到了好几个学生的赞同。
“是啊,就怕有些糟粕文化传过来,让他们以为我们中国文化都是那样。”
“没错,以后真的有机会由我们拍电影给外国人看,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
听到学生们讨论,于东他们几个相互看了看,都不禁笑了起来。
于东又看向躲在人后的阮小虎,这小子跟过来这么些天,一直闷着头不说话。
“阮小虎,你觉得呢?”
“啊?”阮小虎本来正低头想事情,听到于东喊,连忙抬起头,茫然地看着自己老师。
于东又问道:“你对其他人说的事情有什么看法?咱们传播中国文化,是不是得把我们光辉的、高雅的、传统的一面展现给外国人?”
“应该,是吧。”阮小虎有些不确定,“但是,这样的话,人家未必会接受,毕竟我们中国人自己平时都不太关注传统文化。”
毕飞雨点点头,“小虎说到点子上了,你们老想着把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外国人,让他们见识到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但是这也太为难外国人了,你们自己都不愿意多接触的东西,外国人怎么可能愿意去了解?”
“可是毕老师,我听说有不少外国人对我们的古文明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们区别于他们的地方,难道不是我们的优势么?”有学生疑惑道。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于东开口道,“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确实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我认为,它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负担……别急,我知道你们有些人肯定会疑惑,我们这么好的文化怎么会成为负担呢?”
“我理解你们的疑惑,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时候,我常常能听到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中国文化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急需要抛弃落后的文化,拥抱先进的文化。另一种是认为,西方文化毫无底蕴,不如我中国历史悠久,而我们则急需要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文化之深厚。”
“这两种观点,前者,自卑,后者,自傲,都不可取。”
于东直接将这两种观点都给否决了,然后继续说。
“我为什么说厚重的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的负担,是从自傲者的角度出发的。文化的传播,应该是春雨润物,而非利刃破竹。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在哪儿么?”
汪海临第一个举手:“东哥,前者是来软的,后者是来硬的。”
毕飞雨接过话茬,“汪海临这话,话糙理不糙,是这个道理。剩下的我来说吧,我举个例子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就知道了。”
他指着于东问,“你们于老师最先在国外出名的小说是哪一部?”
“我知道,是《生化危机》,当时还上了《参考消息》的专栏。”秦一抢答道。
“没错。”毕飞雨点点头,又说,“那你们觉得《生化危机》能代表中国文化么?不能吧,至少不能代表你们刚才说的中国传统文化。”
这话学生们都不敢答应,不过都在心中点头。
事实也是如此,《生化危机》看起来跟中国文化就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是,它很受外国人的喜爱。你们于老师,也因为这本书,收获了第一批外国读者。然后,于老师的《第二世界》也火了,那这部小说能代表中国文化么?”
没人回答,也没人敢回答。
因为《第二世界》确实也代表不了中国文化,至少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他却让于老师收获了更多的外国读者,并且让很多外国读者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你们敢说,这对文化的传播没有用处么?”
学生们都忍不住点头。
毕飞雨说得没错,不管《生化危机》和《第二世界》能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它们确实让中国在国外有了更多的存在感。
“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毕飞雨笑道:“中国文学丛书能有今天的成绩,少不了你们于老师前期的铺垫。而我认为,这才是刚刚开始,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会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余桦这时忽然开口,“说这么多没用,想要达到目的,首先要有一条路。收起文化人的高傲,这一点,你们于东老师做得非常好。”
于东笑道:“我本身就没有读书人的高傲,不需要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