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互文(2 / 2)
后面还有三万多字的稿子,不出意外,连写带改,用不了一周的时间。
这一天半的时间里,刘昌敏和冯明他们几个来了有五六次,每次从窗户外面看到于东伏案写作,就悄悄地离开了。
胡长青也来过一次,同样在窗外驻足一会儿就走了。
直到周一早上,刘昌敏看到于东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终于闭关出来啦。”
跟刘昌敏聊了几句,于东才知道他们几个来找过他好多次。
“本来想找你掼蛋,但是看你写东西的样子实在认真,就没忍心打扰你。不过我跟冯明打了个赌,看你能写多久。他说你到昨天下午就要歇,我说这两天你歇不了,最后我赢了他两块钱。”刘昌敏笑呵呵地说道。
于东也笑:“这两块钱也算是有我的功劳?”
“那是自然,回头去食堂吃饭给你加个卤蛋。”
“真是大方。”
……
上午快下班的时候,吴常新把于东叫到了办公室。
于东原本以为吴常新叫他过来,是要问上周五晚上公开课的事情,却没想到吴常新张口先问了黄瓜园诗会的事情:“你们最近的那个诗会发展得怎么样了?”
虽然有些意外,不过于东还是汇报了情况,“上次诗会搞活动,我去了燕京,没有参加,不过回来后听刘老师说还不错,有不少学生也参加了,规模越来越大,大家的热情也很高。”
吴常新点了点头,忽然又问道:“于东,你认为咱们学校现在有条件弄一个文学类的校刊么?刊登一些学生和老师发表的诗歌或者其他文章?”
于东想直接说“没有”,但还是生生忍住了。他斟酌着用词说道:“我觉得这是好事情,不过再等一段时间,等到时机更成熟之后再弄也不迟。”
虽然于东说得委婉,吴常新却已经听明白了意思,这事现在根本干不成。
其实于东不仅仅认为现在干不成,他认为以后也干不成。
现在没有社交网络、视频软件,一些学校弄的文学类校刊还有些生存空间,等到以后网络发达后,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爆炸性增加,这类校刊就完全没有吸引力了。
再说金艺是个艺术类院校,总不能靠着一个玩票的黄瓜园诗会就想把一个校刊撑起来。
硬要做也行,最终结果肯定就是自娱自乐,越做越臭。
吴常新其实也知道这个想法有些不切实际,所以听到于东的回答后,点了点头:“是我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