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迎合时尚、与时俱进(2 / 2)

加入书签

回纹下为一周连体花瓣纹,折腰处与内底形成一个斜圆地。M..coM

内印云龙纹,龙纹小头,鹿角,无发,细颈,躯体瘦长有力,三爪。

龙体身披火焰纹,昂首曲身腾飞于祥云之中,气势恢宏。

此云龙纹与元青花的云龙纹造型基本相同。

器外壁腹部显露一道弦纹,将腹部分为上下两层。

腹壁见拉坯旋纹,体施卵白釉,釉色呈鸭蛋青色,釉层失透,釉面莹润。

圈足厚实,无釉,足端平切,外削一刀,内壁微外斜,底心有旋纹及乳钉状。

元代卵白釉的出现,为烧制青花、釉里红奠定了基础。

虽然它让位给了青花瓷,但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依然为人们所赞美。

元代“枢府”瓷器因传世品极少,故在国内外艺术拍卖会上极少露脸。

它的市场价位,仅能以宋元青白瓷和明甜白釉瓷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参考。

2003年7月在香江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凤纹盘,以77.6万港币成交。

由此估测,制作精美的元代“枢府”瓷器,其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

要知道这可是二十年前的价格,物以稀为贵,作为元代“官”瓷,“枢府”瓷将会进一步得到收藏界的认同。

这些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

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

“枢府”瓷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修足规整,足底无釉。

瓷器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

明《新增格古要论》:“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的记载表明,带“枢府”铭的卵白釉器,在明代人眼中已是十分珍贵的佳作了。

然而大多数器物上则没有铭文,因此清《JDZ陶录》中所列“枢府窑”条目当是不确切的。

而将这类器物,称作枢府器或卵白釉器,则较为恰当。

烧造卵白釉器的窑址,已在景镇湖田地区发现,卵白釉器从元一直烧造至明代早期。

元朝统治者青睐卵白釉瓷,应该和“元人尚白”的民族习俗有关。

那种失透状的神秘、凝重,吻合枢密院的军事活动及太禧院的祭祀活动。

宋代崇尚偏青如玉的青白瓷,元代崇尚偏白乳浊的卵白釉,时代审美趋向迥然不同。

景镇窑制瓷工艺的创新,迎合时尚、与时俱进。

其窑火千年不息的原因,由此也可探知。

卵白釉瓷器胎质细腻洁白,但胎体厚重,碗、盘类器物的底足更为厚重。

釉色润泽失透,是一种含钙量低,含钾、钠成分高的石灰碱釉,这种釉具有粘度大、烧成范围较宽的特征。

瓷器的装饰以印花为主,图案题材较简单,以缠枝花卉纹为常见。

除花卉纹外,尚有精细的云龙纹,龙呈五爪。

《元史·舆服志》:“双角五爪龙臣庶不得使用。”

可见凡印有五爪龙的器皿,当为宫廷用瓷无疑。

而元代传世带五爪龙的制品,主要是卵白釉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