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 李岩出策(1 / 2)

加入书签

至于李自成,他的想法和李岩又有所不同。

宛洛地区农村残破,百姓流离失所,县中十室九空。虽然此刻攻取了洛阳,暂时获得了不少粮草,在短时间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时间一久,局势或许就会完全失控。

李岩所言的,南阳平原便可养活数十万大军的说法,那是在平常。这连年的干旱,不知还要持续多久。再加上一旦久居一地,必会招致官军的极力反扑。双方军队你争我夺,百姓不得安居,恢复农桑更是奢望。恐怕两三年之内,大军的粮草都很难得到补给。除此之外,为了维护统治区的安定,说不一定还要拿出不少粮食来补给灾民。

宛洛地区是易于防守,但守地护城却并非自军所长。一旦将来杨嗣昌率部北上,自军必将首当其冲。李自成从心底感觉不应该据守宛洛,至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

他比一般的将领更为清楚自军的实力和长处,这次攻取洛阳并非是官军实力不济,而是福王太蠢,侥幸占了很大的成分。他内心真不觉得如果官军全力来攻,自己就能守住宛洛。如果无法定都西安,那就选定一个比洛阳更好的地方。

因而,他在心中暗自制定了另一套方案。

放弃洛阳,只在这里留守少量的守卫部队,而率部猛攻汝州,造成自己即将南下的假象。以此吸引官军来收复洛阳,这样很有可能便可以将开封的守军,以及从河北而来的援军全部吸引到洛阳周边。

而这时,自己就再从汝州折向突袭开封。一旦成功,开封城的财富足以支撑全军士卒五年之用。到时候,再回兵西向,重新占据宛洛地区。之后,西进陕西,进而谋取京师还不是理所应当之事。

本来,李自成在心中已基本上完成了整个方案的策划,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军师牛金星和大将刘宗敏。两者听后虽然惊诧异常,但最后都被李自成所说服。

但没想到是,正当李自成准备将这个计划告诉手下诸将的时候,形势却突然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之前,他便得到了曹操罗汝才全军覆没的消息,但他素知罗汝才并非长于军事。虽然心中有所忧虑,但张献忠的顺利出川还是让他长舒了一口气。只要张献忠在,杨嗣昌就不可能全力北上对付自己。但不久之后,张献忠出其不意的攻取了襄阳,但他却以一种特别憋屈的方式死在战场之上。接着,是杨嗣昌病死于宜昌。

这一个个消息在李自成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使他不得不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

李双喜快步走进屋内,向李自成禀告说:“父帅,李公子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