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火车硬卧票(2 / 2)
他重重舒了口气,心中的一块石头至少落下了一半。
抬头望见售票大厅上方,悬挂的那口大钟,指针在二点过一刻这个位置。
时间还早着呢,不用急,反正是去排队,应该明早才有票售。
浑身放松下来的萧建军,此时即觉得饥肠辘辘。
大清早起来,喝了碗咸菜稀粥就出发了,一路上滴水未进,现在是又渴又饿。
路边的一家面馆,吸引了萧建军进去。
一碗阳春面,二个包子,萧建军边吃边琢磨起杭城交通图。
先找到天目山路,然后倒追回火车南站,记住从那几个路口转弯…
看完了交通图,阳春面和二个包子也已下肚,萧建军喝了碗面店里不要钱的茶水,扯了张桌上的餐巾纸抹了抹嘴巴,就轻松上路了。
九十年代的阳春面,味道蛮不错的,只可惜后来就没有卖的了,都是被各种大排面,鸭块面,红烧牛肉面等给替代了。
传统的好东西,咱不能当败家子,说扔就扔。
凭着地图上的标记,对照街道边上的路名牌,萧建军慢慢步行约一个小时,找到了天目山路。
然后,卧铺预售站并不在路边上。
没办法,萧建军问了两位老人,终于找到这个卧铺预售点的位置。
预售点处空无一人,窗口上方用红字写着,“预售三日之后的车票,每日早上七点半开窗。”
萧建军抬腕,瞧了眼表面有些发黄的老款‘上海’牌手表,指针指向了四点半。
说起这款旧表,那是九一年上大学前夕,父亲从自己手腕上褪下来给他的。
那时,萧建军心里多少有点不爽。
认为父亲连一二百块钱都舍不得花在儿子身上,经济大权都被继母掳去了。
若干年后,萧建军才慢慢搞清楚,其实,那时候父亲的经济压力不小。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普通教师的待遇不高,尤其是镇乡公、民办教师。
一个中学的普通语文教师,就算是公办的吧,干巴巴的每月能有多少工资?
要知道,萧建军和弟弟萧建强都在上学,继母尤秀英是学校里的非公职教辅人员,说白了就是个临时工。
家里还有老人。
所以,大学四年,萧建军暑期都不愿回家,在外搞点勤工俭学,弄点小钱。
三年级之后,那是女朋友夏晴的主动救济,他差不多吃了二年的软饭。
知道了时间之后,萧建军苦笑着自我嘀咕一声,“还早呢,咱逛街去吧。”
于是,他就沿着天目山路往前瞎逛。
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对于读书人而言,最好的去处那就是书店。
九十年代中后期,科技知识就是生产力,所以书店遍街都是,有些书店门口还播放着录像,大都是介绍营销学方面的书籍。
萧建军很容易找到一家路边的书店,就踱进去看书。
阅览了一下书籍后,找到一本时下最热门、营销方面的图书,靠在书架上阅读了起来。
营销学,对两世为人的他而言,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全是所谓的‘鸡汤’。
但在时下,则是一门新学科,趋之若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