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如此窘态(2 / 2)

加入书签

萧建军暗自腹诽着。

“没问题的…”张大林陪上笑脸,萧建军也只好跟上附和。

药店柜台营业员,是产品终端促销的关键,也就是医药代表的衣食父母。

大凡到药店来自费买药的,都是购买些家庭或患者个人常备药品,如感冒,消化,或妇科,心脑血管等慢性病。

顾客们清楚自己吃那类药管用,但是那个厂家生产的,商品名等他们并不在意,这个时候,就看营业员给递上去什么,那就是什么。

营业员递甲公司品种而不递乙公司品种,就取决于促销的成效。

所以,药店里,医药代表要做的工作对象是营业员,而不是顾客本人,就像医院里的工作对象是开处方的医生一样。

总而言之,药店里的那些营业员你可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

这家周大姐所在的药店,张大林他们拜访完了之后,就沿着街道走进第二家大药店…第三家药店…

一条街拜访完了,拜访相邻的第二条街…第三条街…

周而复始,循序渐进,马不停蹄。

到了中午一点,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俩人吃个简餐就在最先那家周大姐的大药房里歇息。

他们前堂有排椅,加上张大林跟她们关系好,就变成了经常可以歇脚的地方。

中午没事闲聊,在萧建军的询问下,张大林聊起了自己,包括同组人的一些情况。

张大林今年三十二岁,出生于东北沈阳一家大型国营企业,这家企业具有军工性质,十数万职工,历史悠久。

他的父母亲及兄弟姐妹们都是这个厂里的职工,这在以前,他们这个家庭绝对是香饽饽,旱劳保收,令人羡慕。

张大林作为子弟,是企业职工技校毕业后分配到车间工作。

张大林六年前结的婚,媳妇也是这家企业的职工,相当于近亲繁殖。

他们俩人生有一女儿,今年四岁半。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这家大型企业必须军品转民品才有活路。

军工企业里的领导大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爷们,观念陈旧转型很慢,等、靠、要是他们的习惯。

国家断奶、军工企业经济效益直线下滑,这年头许多职工待岗。

一九九三年开始,全国许多国营企业职工开始下岗,下岗潮愈来愈烈,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当其冲。

以前的香饽饽,转眼间就成了重灾区。

张大林一家连同父母都下了岗,生活窘迫够呛,只能出来到社会上找点事做。

他们厂里许多人都南下到经济特区去闯荡,张大林比较保守就想离家近些。

一次朋友介绍他来到巴京,应聘到G制药公司京都市场部卖药。

他不是学医学药的科班出身,文化成度也不高,被分配到最没人干的跑药店工作,每天起早贪黑。

张大林对于来之不易的岗位工作很用心,他认真学习公司的产品介绍,还到书店去查阅相关药理文献,尽可能的弄清楚。

他的吃苦、勤奋和任劳任怨,靠他勤俭节约,小心谨慎的为人,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终于能在巴京站稳了脚跟。

现在,他一月收入也到了近六千块,还清了以前欠办事处章尚荣的借款,这二个月每月都能往家里寄四千多块回去。

这种状况,他还是很满意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