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少林(1 / 2)
离开黑木崖,赵秋负剑北行,一路之上,不时修《葵花宝典》,不时游山玩水。
不知不觉之间,已是数月之后,在嵩山之下的羊肠小道之中,一身穿黑衣的中年,背负长剑,傲然而行。
只见须发皆白,不过他的皮肤,却是异于常人的白皙,眉宇之间,阴柔之气与英武之气交织,总有一股说不出的奇异魅力,旁人一看,便会短暂地挪不开双眼。
“昔年,华山派岳肃、蔡子峰拜访南少林,二人偷阅《葵花宝典》,匆匆之际,不及同时阅遍全书,便二人分读,一人读一半,其后根据记忆,再合二为一。后来,日月教大举攻入华山派,夺了这《葵花宝典》的残本。任我行任日月教教主后,这宝典便理所应当归他所有,后来,他又将这《葵花宝典》传了东方不败。数次辗转,终于到了我的手中。”赵秋叹道。
“这残缺版的《葵花宝典》之中,所载的神功妙法,远比辟邪剑法为多。嘿嘿......东方不败说他从中领悟出什么‘天人化生,万物滋长,人生妙谛’,却仅仅是他由男人化为女人后,心境的感悟而已。
又或许,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对待万物公平公正。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为你开一扇窗,因为他身体残缺,所以,心灵又比其他人通透。正如前一世的一些盲人,竟可通过发声探明前方障碍,形同蝙蝠......
生命无常又有常,无常、苦,无我、不净,物竞天择,进化之苦,天生贪嗔痴三毒,人生来便有七情六欲,之所以有食欲,不是为了吃而吃;给你食欲,给你饥饿感,是促使你生存下去,与万物竞争,然后天择。之所以有疼痛感,是让你贪生留恋,存于世间,如果没有疼痛感,生和死其实就是模糊的,人人不畏死,又哪里会有竞争,没有疼痛感,又有何人惧怕死亡?给予性的愉悦,也是为了繁殖,因为,生命的进化,尤其是人的进化,正是依靠通过繁殖。作为个体的人,几乎是不能进化的,当自我进化之时,也就是长生之时。
所以,这《葵花宝典》虽是神异,却还远远未达到‘天人化生、万物滋长、人生妙谛’的地步。只是,终究只能看到这残本,原本已在世间灭失,可惜!可惜!”
不过,即使如此,赵秋在吸取东方不败的一身葵花真气之后,又通过数月对《葵花宝典》的修练,一身真气之充盈,已是当世罕有。
“三月十五日,泰山派、衡山派、华山派、嵩山派、恒山派聚会嵩山,如今已是三月十三日。
左冷禅、岳不群都想当那五岳剑派的掌门,只是,这泰山、衡山、华山、嵩山、恒山之间相隔甚远,即便做了掌门,山高路远,又有何人会听号令?不过是阳奉阴违而已,这二人的眼光,也太过短浅,反不如收拢山下方圆数百里的各门各派,更为易于控制。
更何况,这左冷禅、岳不群所使用的手段,皆是陷害、收买、暗杀等卑劣手段,即便得其位,然而因为行阴谋诡计之事,又岂能长久?当真是可笑!可笑!
我来到此世,夺了辟邪剑谱,那岳不群便再无辟邪剑法可练,却不知他又如何夺了五岳剑派的掌门之位?
不过,这些都与我无关,左冷禅野心勃勃,少林方丈、武当掌门自是要前往防范,倒是方便了我,我正好潜入少林寺的藏经阁之中,那少林七十二绝技之名,横贯金书数百年,终究是要看上一看的。”
......
三月十五日,当泰山派、衡山派、华山派、嵩山派、恒山派会盟嵩山之际,一道如鬼如魅的黑影,悄悄闪入少林寺之中。
这黑影来去极快,少林寺之中,虽高手无数,竟无一人发觉。
不多时,这黑影,便悄然进了藏经阁之中。
赵秋看着藏经阁之内,如山如海的书籍,不禁一阵头痛。要想在这无数书籍之中,挑出那七十二项绝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宋之时,萧远山、慕容博曾潜伏藏经阁三十余年,偷学这少林寺的七十二项绝技。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由此可见,修武之人来这少林寺藏经阁阅看这七十二项绝技,也不算偷。”赵秋心中嘀咕道。
时光荏苒,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赵秋已在这少林寺之中隐藏了数年。
这数年之中,藏经阁中,那七十二项绝技的秘籍,赵秋已得见了差不多三分之二,诸如大慈大悲千手式、一指禅、大力金刚掌、大力金刚指、多罗叶指、如来千手掌、金刚般若掌、金刚狮子吼、拈花指、无相劫指、须弥山掌、韦陀杵、袈裟伏魔功、燃木刀法、摩诃指、波罗密掌、破衲功、龙爪手、虎爪手、如影随形腿等等,皆是将运使法门牢记心中。
这数年以来,赵秋也对这些绝技勤修苦练,然而收效甚微。
以赵秋的估计,这少林寺七十二项绝技,本是偏阳刚一类的武功绝技,他宫刑之后,阳气原本缺失,又勤修《葵花宝典》,阴气更重。
是以,无论他如何修练,每每浅尝辄止,总是难以练到精深细微之处。
“我修那降龙十八掌的前三掌,亦是如此!今世宫刑之躯,惟阴柔的武功可取而已!原本,我还可在这个世界,呆三、四年的时间,本想前往海边,在怒海狂潮之中,修练那潮汐内功,似乎,也不可取啊!”
赵秋暗叹一声,心道:“看来,这修练少林绝技等等,也惟有留待下一次轮回了。”
至于在那大武世界中,其历经数万年传承的武道,原与笑傲江湖世界大是不同,在此世界通行的真气、内力,在大武世界根本行不通,是以,赵秋更加不作他想。
在那大武世界,共有武道九重,第一重练皮毛,第二重练血肉,第三重练骨骼,第四重练内脏,第五重练骨髓,第六重练经络,第七重开辟丹田生气海,第八重以气伐体,第九重以无上意志成就元神。
经前六重锤炼,武者的身躯早已强健如龙如象,外力惊人,当身躯的力量达到极限之时,身躯之内的经络之中,便会生出如涓涓细流一般的先天内力,并沿着经络的线路,缓缓游走。那先天内力沿着经络,沉落丹田,长久的积累沉淀,便化作了气海。凡到此境界者,一拳一脚既具身躯之神力,又有先天内力加持,一身至少有二象之力。
如此强健的肉身所生出气海,其本质绝非这个世界的真气可以比拟,再以那无上的真气伐体后,甚至可以修出元神,这便非是武学的范畴了。
“按照演武令的规则,我在武侠世界中所修出的内力,演武令汲取三分之二,我可带回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的内力,附在本尊身躯之上,虽并无丹田可以容纳,却是大大的‘补药’,利于修行。终究,我在大武世界寄生的原主,根骨资质实在差得人神共愤,原主的父母砸了如此多的补药,却依旧停留在武道一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