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变化(二)(1 / 2)
在婴儿房里面的小女儿,看着眼前的两个陌生人,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对方。
此时的她,还不知道眼前这两个人,就是自己的父母。
对于这些婴儿而言,她他们的心智还没有成熟,此时还不能准确地识别周围的事物。
工作人员推着婴儿车,然后将孩子交给戴小海夫妻,并吩咐俩人一些注意事项。
已经熟悉流程的夫妻俩,知道探视时间有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就要将孩子送回这里。
戴小海推着车,而老婆则抱着女儿,一家三口漫步在木棉大道的人行道上。
两侧的楼房,都是专业的婴儿房,通常一间婴儿房会安置10名婴儿,而配备的育婴员则是8名,8名专业的育婴员,会各司其职的照顾婴儿。
当然,所谓的8名,其实是指一班8人,通常育婴员都是五班配置三班倒。
因此学园都市的员工数量非常庞大,很多特别是幼儿区中,工作人员数量最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中年妇女。
很多在学园都市工作的中年妇女,其实很多是刚刚生了孩子一两年,或者丈夫调动工作,跟着过来的。
学园都市也是当前安置工作最多的行业,消化了国内很大一部分女性劳动力。
这是一个好事情,毕竟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化、自动化越来越普及,人类的工作越发偏向于创造、教育、扶养、医疗、娱乐。
比如现在的流水线工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年产500万台手机的组装工厂,需要的员工不到1500人。
又比如现在的环卫工作,清洁机器人可以顶替好几个自然人,一个小城市的环卫站,不需要20名员工。
因此需要新岗位,来消化多出来的劳动力。
当然之前的环卫工们,超过法定工作年龄的老人,都让他们退休了。
时代变了,他们可以高枕无忧的退休了,在福利院颐养天年,或者搞一搞文化活动之类。
而剩下的青壮年环卫工,则通过技能培训、再教育,逐步转变成为驾驶员、技术员、维修工之类。
操作着清洁机器人,在大街小巷上完成清洁工作,现在很多环卫工的工作,是指引机器人工作,或者及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以及做一些机器人暂时无法完成的补充工作。
戴小海夫妻推着婴儿车,就看到三名环卫工,正操作着十几台不同的机器人,在清理着道路上的树叶、木棉花、杂草和污渍。
一个圆筒型的扫地机器人,在路面上走了一遍,沿途的树叶和细小泥沙,便被吸入内部。
当它靠近戴小海的时候,在大约三米外便停了下来,然后缓缓移动到另一侧,将道路让给人类。
这些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并不高,有时候还会表现出人工智障的搞笑画面,现阶段还需要人类在一旁辅助干预。
就算是日后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提高了,人类监督员还是长期存在的。
比如现在这一组环卫工中,就配备了强制瘫痪机器人的电磁棒,倒不是担心人工智能会进化出真正的智能,而是担心系统被黑客入侵。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配备强制瘫痪机器人的电磁棒,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机器人在设计的时候,采用了令人窒息的设计方案——三进制程序,还独立设计了一套局域网系统。
这导致当今互联网主流的软件程序,无法在机器人内部使用,除非改用三进制的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