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章 【大河】(1 / 2)

加入书签

直道通途,如同前世嬴扶苏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州际公路,或是沙漠公路。

原本是一望无际的大荒原和戈壁。

但行了三个多小时之后,嬴扶苏突然眼前一亮。

一条大河出现正在了视野的尽头。

而视线的尽头,映入眼帘的绿色也比这几天见到的绿色,要多出许多。

在直道的路边,开始能够看到一些村庄,村子里冒着缕缕炊烟。

路边开始有了阡陌和耕田,有身穿短衫的黔首,正在田里劳作。

嬴扶苏根据之前冯职和蒙恬的描述,基本判断,这里已经到了上郡的边缘。

也就是上郡最北边的一个县。

这里以前是大荒原,没有路,也没有村落。

前几年的时候,始皇帝从陇西、咸阳附近,迁了三万户老秦人到上郡,其中的一部分,就在这里。

秦人刚被迁来的时候,这里什么也没有。

没有房子,没有耕地,也没有人烟。

虽然拜爵一级,但是上郡实在在这个地方拿不出来那些赏赐以对应爵位。

冯职便用免除赋税和徭役三年的政策,安置了这些秦人。

没有房子,老秦人自己烧土盖房;

没有耕地,老秦人自己开阡陌交通;

没有人烟,老秦人就将自己变成了这里的人烟!

这让嬴扶苏想到了‘建设大西北’。

华夏人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迎难而上,与天斗,与地斗,永不言弃,和这片土地永远绑定在一起。

不过冯职说过,自己虽然免除了这里迁来秦人三年的赋税和徭役,但并非是将这些秦人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

冯职深深明白,只有靠着国府的力量,这些秦人才能真正在这里安定下来。

一年以来,冯职给这些秦人黔首提供粮食和种子,又派了专人来帮助和监督秦人在这里开荒耕作。

专门从肤施县和合阳县等几个大县,调派了医者、村吏、县兵,给这些老秦人提供各种帮助。

驱逐野兽,适应环境。

目的则只有一个。

老秦人,要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扎根!

直道两边,终于不再是荒野和戈壁。

变成了广袤的田野。

田里种满了粟米,饱满的顶端已经弯弯地垂下。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将会是一个丰年。

秦军骑士有人打趣,向小米儿喊道:“粟,你看!田里好多你嘞!”

这番打趣,引来所有人哈哈大笑。

小米儿也咧着嘴,露出满口大白牙。

他知道这些秦军骑士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心思,大家这只是开玩笑。

嬴扶苏很喜欢看小米儿笑,因为那满口大白牙很治愈。

望山跑死马。

其实已经看到了河水,但是众人又快马奔驰了近半个小时,这才到了河边。

“长公子,这就是大河!”孟榆说道。

嬴扶苏点了点头,驻马观望。

大河,就是黄河。

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只是这个时候,这个位置的黄河,虽然有些浑浊,但整体并没有中下游那么黄。

这个时代的黄土高原,还郁郁葱葱,没有那么多的水土流失,所以河水还并不是后世的那种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

河面极其宽广,比嬴扶苏后世记忆中的黄河,还要宽阔许多。

看这个样子,光是河面,可能就有一公里多的宽度。

嬴扶苏等一行来到了直道旁边的渡口。

这里的渡口是官府管辖,河水南边归上郡管,河水北边则是九原郡的九原县管辖。

得知来人是长公子,渡口的官吏恭恭敬敬。

不过渡口只有两条小船,只是寻常传递消息用的。

黔首一般是不渡河的。

寻常人要渡河,除了要有验传(身份证)之外,还需要有县令或者县丞开具的介绍信。

八十几骑人马想要渡河,两条小船肯定不行的,则需要渡口的官吏从河对岸调拨大船来。

官吏恭敬地说,需要一个时辰,大船才能调来。

嬴扶苏跳下马。

身后的八十余名骑士,也跟着跳下马来。

伫立在河边,扶苏心绪激荡。

河水静静地流淌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