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奇袭(2 / 2)
“况且,实在来看,倭人此时的军械,和前朝万历年间侵朝鲜的时候,并无区别;兵卒武备,更是远逊当年的百战之兵。”
“其最关键者,倭人农兵分离,藩主各自为政,并无主帅、参谋。譬如小滨被攻陷的消息,到底是传递给谁,这可能都弄不清楚。指挥混乱,无有协调,三四百人,足以纵横深入。”
整个计划,就突出一个快字。而小滨城到倭人王城的距离,也使得这种快速突袭有了可能。
军官们年纪都不大,蓬勃之气充斥,哪一个不想着冠军侯那样的功劳?
皇帝本来想着,让李欗亲来前线,军官们会有所顾及,没有七八成的把握不敢赌。
哪曾想这些军官们一个个脑子里都想着不世之功、封侯封爵之类的冲动,真正见过倭人军备之后又不屑一顾,自信满满以致漾出。
至于李欗自己,更是觉得之前海军的种种战术战略,都是既定好的。到现在为止,都是海军的胜利,而不是他李欗的胜利。
吴芳瑞那句“不世之功”,已经打动了他,他希望这一战能够变成“李欗的胜利”。
“依你所见,三四百人足以?”
“回殿下,足以。昔日青州军时,我就跟随鹰娑伯。海军陆战练兵之法,与青州军如出一辙。而且鹰娑伯掌军,给养充足,训练严苛,选其精锐,我带着也很顺手。”
吴芳瑞心道,这海军的精锐陆战队,和当年的青州军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大顺军改之后,拆散了青州军,整体的战斗力提升的,但实际上任何一支都比不上当日的青州军,这一点吴芳瑞参与其中,感触颇深。
主要还是钱的问题。青州军在威海的时候,军饷固然是朝中发,但一些特殊的吃食、保证训练量的鱼、豆,这都是军改后的大顺军不具备的。
操练口令几乎一致,兵员素质也强于军改后的普通军队,吴芳瑞自是相信这支青州军真正传承的战斗力。
陆战队的一些士兵,背着的是昂贵的膛线枪,战术体系也更倾向于膛线枪散兵在前骚扰、后面滑膛枪列阵迎敌的新战术,并不那么死板。
战略调动之下,倭人王城附近绝对空虚,三四百人纵横,当如入无人之境。
李欗亦觉得倭人兵力都被海军利用机动性调动走了,自己虽然没带过兵,但军中除了吴芳瑞之外还有其余参谋,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不管吴芳瑞能不能立下不世之功,抓住倭王,都会使得倭人王城混乱不堪,自己要做的就是带兵行军到倭人王城即可。
“既如此,便依此而行吧。吴将军自选兵马,星夜疾驰。我于后面集结大军,等待骑兵运抵,即可跟进。”
“子午谷之谋,武侯所忧者,长安大城高墙;邓艾偷渡阴平,所能成者,成都城高兵足不战而降。如今倭人一无城墙,二无大军,此战必可胜。”
点头许可,允许了此事。
吴芳瑞心里早已经有了部队人选,便叫一些精锐的掷弹兵和膛线枪散兵先登陆,从第一批登陆部队中数量不多的马匹中挑走了三十余匹。
登陆之后,携带数日干粮、两个基数的纸包火药铅弹,外加几名通晓倭语的通译。
也不停歇,后续登陆的部队还在清剿残敌、出榜安民的时候,这支奇袭的部队已经踏上了征程。
既是豪赌一场,吴芳瑞也没有按照操典命令机械地行军,而是将部队分成两个部分。
前锋部队以五十余名散兵为主,后续部队呈四路纵队行军,不派斥候、不派警戒。
饿了就吃干粮袋里的干粮炒米炒面,夜里宿营直接找倭人的村庄。把村庄封锁就地休息,然后找一个当地百姓带第二日的路,给出足够银两,到地放还。
三日后,这支部队已经抵达了三千院附近。从这里到倭人王宫,只有不到三十里的距离,吴芳瑞知道决定自己是否能立下不世之功的时候到了。
夜里休息的时候,吴芳瑞并没有兴奋地睡不着,而是美美地睡了一觉。
天一亮,他就跳上了马,带了三十二名可以骑马的掷弹兵,换上了一身倭人足轻的服饰,只在胳膊上做了记号。
将部队扔给副官,叫他指挥按照正常的速度前进即可。连同他自己在内的三十三骑,要直接冲入倭人王城。
不求攻破倭人王宫,而是要在倭人王城内造成混乱,让幕府在这边的京都所司代没有机会把倭王转移走。
实在不行,还可以在城中各处放火,造成混乱。
三十三骑绝尘而去,有来三千院附近参拜上香的倭人,奇怪地看着这一支打扮有些古怪的骑兵,一路飘过烟尘,片刻不停,朝着京都直冲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