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章 狂傲李杜,幽默陶潜(2 / 2)

加入书签

王教授顿觉牙疼,知道乐伊离经叛道,但又忍不住好奇:“陶渊明怎么幽默了?”

一直形容陶渊明都是洒脱,追求内心的宁静,哪怕说他狂傲孤高都好,可什么时候还能跟幽默扯上关系?

“就我们中学课本上那一首《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好郑重,下一句就暴露本性了。草盛豆苗稀,他种个鬼田哦草盛豆苗稀!”

“噗!”这下连王教授都忍不住喷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居室,古往今来什么角度理解的都有,如此浅显又如此搞笑!

乐伊还在继续搞笑:“要说他懒,也不是,人家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么努力了还没有收获,说明什么?说明他本来就不是种地的料子嘛!”

“我要是种地种成这个样子,绝对不写诗!”

拍桌的鼓掌的起哄的,还吵着闹着要让乐伊再来一个,活像相声剧场里非闹着要让演员返场的票友。

“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王教授看着场景闹得不像话,急忙打断:“倒是让你转移话题了,说王安石倒是让你说道李白杜甫陶渊明身上去,王安石怎么样?”

说归说,老王的态度到底和缓了许多。

李白杜甫陶渊明都是上学期学过的,乐伊一节课都没落,加上以前看过的一些网络段子才说得出来。

但在老王看来,这就是乐伊真的学到了,有思考了,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这种程度的思考已经不错了,而对于大学来说,思考又是必须的。

毕竟大学和中学不一样,没那么照本宣科,尤其是文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都很正常,这才是做研究的样子。

要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那才是死读书的朽木,绝不是做研究的料子。

乐伊拖延了这么长时间,禾觅那边险险搞定了资料:“好了!”

乐伊装做沉吟,急忙看了两眼资料,组织一下语言:“王安石啊,人称拗相公,固执,坚定,专注,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要说他执政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不曾亲生体验民间疾苦。”

王教授往乐伊跟前的课桌一坐,一副坐而论道的样子:“他少年随父亲宦游各地,也是见多识广。”

“教授你也说了,宦游。”乐伊摊手,表示无奈。

“他从小就是官家子弟,没有卷起裤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亲自耕种过,没被基层胥吏抡着鞭子逼着缴过苛捐杂税,没有冲到家里土匪掳人一样被抓去服过力役,说是体验,但也只是看。

在他眼里,那些恭恭敬敬管他叫小郎君的基层差役纵然有少数上下其手的存在,大部分也应该都是勤勤恳恳忠于职守的。

反而是百姓呢,懒馋奸猾刁,为了蝇头小利不顾大局,总是用各种手段逃避税赋和力役,纵然不至于不可救药,也是需要强硬手段才能让他们乖乖听话的愚民。”

“这也造成了青苗法最大的漏洞,高屋建瓴,从政策解读上几乎挑不出毛病,但没办法深入民间,所以一刀切的强硬推行政令,治世之政被下面扭曲成害民之策。”

“你这个角度很有参考价值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