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年脱贫 五年致富,绝非难事(1 / 2)
石炭?
听到这个词,肖章面不改色、心中却是一震窃喜:中山王在冀州西路,居然还有石炭矿场。石炭那是什么呀、那就是煤炭。
姑且不说那两处石炭矿的规模如何,单是青竹庄里烧制搪瓷、以及日后发展中,要用到石炭的地方便有很多。
跑去用作生产,石炭如果运进青竹庄、用作取暖。庄里的那些人,至少冬天不用再惧怕严寒,生活的幸福指数自会倍增……
想到这里,肖章皱眉道:“冀州西路,据我所知,只那里好像并没有太好的石炭矿场吧?请问郡主,王爷的那两处矿场,位于何处,产量又如何呢?”
“我父王的矿场,位于怀州河内郡以北。”看出肖章感兴趣,海阳郡主笑得有些诡迷:“亭林矿每年可产石炭六万担、古北矿每年可产石炭七万担。”
一担等于百斤,十三万担、那就是一千三百万斤石炭。
以京城内现在的石炭售价,用炭季是二十文一斤、不用炭的时间是十二文一斤来计算。
单纯计算两处石炭的产量,一年至少能收入几十万两白银。
几十万两进项的石炭老板,虽不能说是大老板,可是肖章想不明不白为什么中山王还会缺钱呢?
里面有猫腻!
念及此,肖章看向郡主:“一年几十万两的石炭收入,不够王爷做军费的吗?即便去掉人工、转运等成本,王府一年至少也能净入几万两。既有石炭收入,何来再取我这刚刚起步的小生意呢?”
不明说,但郡主听出肖章开始怀疑那两处矿场,肯定是有问题的。
她也不含糊,仍然诡迷地笑着:“京城的石炭供货,几乎都被晋商所掌控。其他的石炭根本进不了京城、卖不出好价钱。加之转运费用增高,晋商高价招人、弄得矿场人工增加。所以,那两处矿场能保本经营已是不错,莫提获利了。”
晋商垄断京城的石炭供货,这件事肖章在“揽月楼”的时候便已知道。
晋商是哪儿的商人呀?那是河东的商人。
河东是什么地方呀?
那里是遍地石炭矿场,且多有露天矿场、极易开采。
加上晋商商会里人才济济,善于经营者、于商道上足智多谋者数不胜数。、
所以无论从产量、质量,还是经营中的服务质量上,晋商做得都是极其高明。
其他任何产石炭的地方,想要在京城这个市场上与之竞争,结果必然是铩羽而归、甚至是血本无归。
离着京城近,却无法在京城石炭市场上,将所产石炭变卖、并利益最大化。
中山王那两处矿场没赔钱,还真算得上是个奇事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