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冒死直谏,“肖氏八策”(中)(1 / 2)
还要依据封地大小,给那些王公定出每年必须缴的“国储粮”数量。
为了刺激王公、地主们向户部卖“国储粮”。
同时建立一条农业补贴及大户退税制度。
今年缴的多,来年发的补贴及退的税款就多。
借此策让大梁的军备粮、赈灾粮、河工等徭役口粮充实起来。
为减小阶级间的贫富差距。
自有土地的农民,向户部卖“国储粮”的价格略高于王公贵族、地主豪强。
退税、补贴摊入田亩,让自有土地的农民“旱涝保收、果腹无忧”。
以此方法阻止豪强、贵族去大规模的兼并土地,制造出更多无地流民。
同时结合新征封地政策。
对主动向新征之地迁徙的百姓,给予农具、牛马、种子由户部直赠的扶持。
凡自愿、主动迁往边疆和新征之地,去开垦新田的农民。
朝廷给予免税赋十年、免徭役五年,“国储粮”收购价格再高些许的奖励。
为了确保新征之地、新开之田不得而复失。
新征之地以村为基本架构,一村建一保、一保领一队,组建新征地出则兵、入则民的边军乡兵。
五村一大保、设一常态化的指挥,率副指挥等属下负责常态化操练、作战时指挥。
五个大保设一镇,设常态化指挥与训练机构,最高指挥官称镇守使。
五镇设一军,十军设一厢,分设都虞侯、都指挥使常态化管调。
核心思想是边疆与新开地,百户一村、百丁常备,可得百万新军……
“此策妙哉,此策妙哉。”
听到肖章说完这第三条,老皇帝终于按捺不住,盛赞中打断了肖章。
“肖元敬。”赞过之后,老皇帝盯着肖章怪笑问道:“你这一村一队乡兵,常态化操练之策,是你独自想出来的吗?”
“回陛下,不全是。”看着老皇帝,肖章道:“此策,臣原本没想到这么多。是在与定王几次书信往来,与青竹庄许多边军老兵交谈后,逐渐形成的。臣只是加以整理,加入臣之所思、淬合而成。”
“崔臣。”侧头轻唤,老皇帝看向崔臣。
颔首应声,崔臣道:“老奴在。”
盯着他,老皇帝问道:“此策你可曾记下?”
“老奴全已记于心中。”点了点头,崔臣回答中、侧头看了看肖章。
在看向肖章时,这位昭烈堂制皇大爷的表情,有些古怪。
“午后,着枢密院、六部急议。”丝毫没注意到崔臣的表情,吩咐一句后,老皇帝重新看向肖章:“说,继续说、让朕听一听,你还有什么治世良策。”
见老皇帝发问后,不再开口,肖章接着说出了第四策。
这第四策是主张全民教化、全民识字、全民皆可参加科举。
以建立县学、乡学、村学的三级完善的教育体系,作为这个主张的基础支撑。
既村学为蒙学,凡五至七岁的孩童,皆可入学。
村学由县衙统一协调学费,学生免费、面试入学,学制为五年。
乡学为乡塾,须由村学毕业生中择优升入。
乡学由州府衙门统一协调学费,学生免费、面试入学,学制为三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