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奉旨并辽镇(2 / 2)

加入书签

毛文龙拱了拱手,倒不似作伪地赞道:“公公大义凛然,忠诚事君,毛某佩服。”

有点危险,但却不大。粮饷已经由东江镇控制,按月供给,不怕辽镇不低头就范,除非造反叛国。

送走了方正化,毛文龙又继续写未完的奏疏。

平辽灭虏已经完全由东江镇主导,这得益于东江镇主动地削减和控制粮饷,才使崇祯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而东江镇要自己解决相当一部分的粮饷物资,就需要保持目前的政策,并借助于土地的不断增加,来维持财政收入。

要知道,尽管给予军民很大的优惠政策,但百姓们创造的财富价值还是要超出官府所付出的。

其实,土地越多,财政赢余越大,这与大明的赋税收入是差不多的模式。

但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在辽东没有众多不纳粮的士绅,更没有土地兼并,以至象大明那般钱粮的大量流失。

大明国内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朝廷财政窘迫,民间百姓饿殍遍地,贪婪自私的官绅却不纳钱粮,或是利用漏洞逃避赋税,家中豪富却不肯为国出一文钱。

所以,郭大靖率先提出了“因粮”之策,以解决朝廷财政困难,让底层的百姓喘上一口气。

“所谓因粮,即按财产多寡进行赋税的增减。微臣以为,以赋税五两为分野较为适宜。缴纳赋税五两以下者,不予加征;五两以上的富户,分别加征……”

“为慎重起见,可选一地作为试点,委任能员干吏,施行之后观其效果,再予以全面推广……”

毛文龙写完奏疏,却没有派人送出,而是收藏起来。

现在给皇帝上奏,不是好时机,当务之急是平辽,平辽以外的事情能不管就不管。

何况,毛文龙也清楚得很。这本奏疏一上,他很可能成为官绅豪富的公敌。

当然,并不是郭大靖要他上这本奏疏,而是在闲谈中提起。并且也说明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尽快平辽,再向朝廷上奏提议。

只要建虏完蛋了,大明就还能继续维持,至少会比历史上撑得时间更长远。

郭大靖忘记了卢象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因粮”之策,如果在他之前,正好。在他之后,也无所谓。

反正,“因粮”和“清屯充饷”两大救国良策,都被崇祯的反复无常给毁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仅仅是崇祯的优柔寡断,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朝堂上的官员,以及全天下的士绅豪富。

不以雷霆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就算建虏被灭了,民乱暂时被镇压下去了,也不过是给大明多续几年命而已。

只要朝堂上还是文官当道,对官绅的优待政策依旧,什么样的救国良策,也难以实行。

毛文龙肯定没有郭大靖想得长远,对于国内的民乱,同样也没有太过重视。不过是饿得发疯,拿着棍棒锄头的泥腿子,大明官兵还能剿灭不了????..coM

“毛帅。”亲兵入内禀报,有人送来了沈氏的书信。

毛文龙打开书信看了看,无奈地摇了摇头,提笔写了回信。

不过是比较正常的问候和关心,询问他什么时候回大连休假。

可现在,正是吞并辽镇的关键时刻,他这个手持尚方宝剑的侯爵加主帅,还真离不开。

………………

大连。

郭帅府宅进行了扩建,称不上金碧辉煌,只是比原来大了不少。偏院是藤野英的住处,完全按照她的意思布置装潢,有些不合当时的主流。

阿秀还是和往常一样,去看望大腹便便的藤野英,两姐妹絮絮地说着话,十分地亲近。

一个是心地善良,又不会耍心眼儿;另一个也不坏,有心眼也不想耍。主要还是郭大靖对二女都十分用心,没有厚此薄彼,才维护了家庭的稳定和睦。

“夫君远征建州,凯旋而归,却也无暇休息。”藤野英有些小抱怨,应该是孕期心理敏感所致,“既是坐海船回来,便在大连停靠,改走陆路又如何?”

“也不用耽误太多时间,见见面儿,说说话也好啊!”

阿秀笑了笑,说道:“想必是军务太繁忙,又或是毛帅急着见他,才过家不入的。”

说着,她岔开了话题,说道:“沈氏很想你,估计是婉儿回了江南,她又缺牌搭子了。”

藤野英失笑,说道:“附近住着不少军官的女眷,麻将学起来也不难,很快就又能凑上牌局了。只是没想到,她的瘾头儿这般大。”

转向阿秀,藤野英问道:“秀姐,你学得怎样了?等夫君过年回来,咱们凑局取乐,多有趣啊!”

阿秀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残手,但随即笑着说道:“有你,还有阿巧,蓉儿也学会了,不是正好。”

藤野英意识到阿秀脸上闪过的一丝黯然,赶忙说道:“蓉儿还小,阿巧也是外人,她们帮着码码牌就是了,还是咱们自家人玩着舒心。”

略过此事后,藤野英便岔开了话题,说道:“玻璃的产量还是不足,本来想着给姐姐那边的窗户都镶上,却只能往后拖延了。”

“挺贵的东西,就不必着急了。”阿秀也知道玻璃镜子的价值,婉言谢绝道:“再说,现在窗户就挺好,用不着换的。”

藤野英轻抚着隆起的腹部,缓缓说道:“秀姐,大夫给你开的药,你坚持吃,不要考虑贵贱。夫君是堂堂总兵,夫人连药也吃不起,岂不惹人笑话?”

大夫开的药中有几味比较昂贵,阿秀便有些舍不得,全是藤野英出钱,又托人从外面采购。

说到钱,因为东江镇暂时不需要补贴,光是镜子就赚了很多,藤野英都积攒下来,俨然是东江镇的第一富婆。

“那还要多谢你。”阿秀很真挚地望着藤野英,“全是你花费的钱财,听说从外面也不容易买到的。”

藤野英笑着摇头,握着阿秀的手,又说起了夫君的事情,要不是身子沉,她都想前去寻夫,好好诉一下相思之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