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2)
呼,五千立场不坚定的平北军,元琼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
脸色同样凝重起来的,还有坐在太傅府的三人。
下人端了三杯茶上来,但阴世安、王故和赵王毫无品茶的心情。
“大意了啊,竟然算漏了宣平侯这一茬儿,没想到崔括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阴世安捏了捏眉心,语气中多了几分疲惫。
王故也叹了一口气:“本来以为宫中的羽林军已经够用了,没想到还是差了点。”
羽林军一共三千精兵,宗人府每年训练些人进去替补,保证每个羽林军都是状态最好的时候。
但见血,是肯定没见过的,何况里面还掺杂着一些官宦人家塞进去的子弟。
但平北军不一样。
平北军是宣平侯要带到北地去亲自抵御北蛮的,那可是真真正正闪过战场厮杀、见过血的兵!虽然平北军隔半年就要轮换一批,如今呆在京城外的都是之前从战场上退下来修整的,或多或少带点伤,但那也不是宫中娇生惯养的羽林军可以比拟的。
更不是那城头那群已经几十年上过战场,整日懒懒散散的禁军可以比的。
庆京一共四个门,由四位勋贵各领三千兵马把守,禁军营就驻扎在每个门外的不远处,几个月都不能听见里面有几次训练的声音。
实在是成宗后期,到仁宗时不断地打压勋贵武将势力,才导致了现在的这般情况。
本来各个勋贵们手上都掌握着一定的兵力,但在仁宗时期的一拨大清洗之后,剩下的能真正掌兵为自己所用的只有镇国公府、宣平侯府和武安侯府了。
之前勋贵们残余的兵马全都被打散重编,一部分被分到了这三家手上镇守边关,更多的则是被分到了大魏各地的官府手上,加强驻军力量。大魏建国一百多年,期见几次藩王造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经过这么一番整治,勋贵一片颓势大不如以前,地方上的军力加强,几乎听不见什么匪患、起义的事情了。三家勋贵也都安安分分的镇守边关,镇国公府的10万兵马由世子亲自带领,镇守在西边的秦州,防着西边的西楚势力;宣平侯领着5万兵马防范着北方的大大小小的部落,统称北蛮;同样,武安侯则带着兵马镇守在南疆,防范着南蛮。
这几年来三家都算尽力,边关上除了延州那件事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大事发生,当时的仁宗和朝臣都乐见其成。
可是现在阴世安三人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没错,宣平侯世子的五千兵马在那几位镇守边关的人看来不算什么,平时也都和禁军一起担着保卫京城的职责,可现在有分歧了,就变成了悬在京城上空的一把刀。
赵王沉默了片刻,终于出声:“咱们可能还真得要走陛下的路子了。”
阴世安和王故均无言,认同了赵王的话。
那一万多的禁军虽然也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好歹也是城外五千军的两倍,不谈打败,守城还是可以的。怕就怕他们同为勋贵,到时候一同站在了崔家那边就麻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