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7章 招商引资(1 / 2)

加入书签

从深城回来,沈光林在家乡又住了很多天。

谁不说俺家乡好。

家里处处是个宝。

如果,没有那些络绎不绝前来拜访的官员就更加好了。

可是,沈光林又不能跟他们翻脸。

毕竟,这是自己家乡的父母官。

毕竟,自己的叔叔还要在这里混下去。

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们来访的目的也是五花八门,有纯粹是瞻仰一下沈教授这个人的,看看他是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

但是,更多的,是想找沈某人拉投资,最好是能够投资建厂。

长城公司的人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地方上都会有这样的诉求,沈光林已经习惯了。

即使长城公司在深城有如此大的规模了,当地仍然在鼓励他们扩大再生产。

然而,投资这件事是需要谨慎的。

不过,沈光林还是决定在金陵花些钱了,当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算是奉献自己的一片丹心吧。

招商引资这件事从改革开放的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这股热潮会一直持续到2000年之后。

金陵原则上属于内地城市,并不在十四座沿海开放的城市之列。

不过,他们毕竟是省会,也有很重的创汇压力,也有很重的招商引资任务要求。

尤其,沈光林代表的长城公司,这可是知名的爱国港资啊,他们投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没有问题的。

政府的圈子是很小的,他们早就从各种应该保密的信息中知道了长城公司的经营情况,比如,长城公司一年会上缴多少外汇和税费。

因为各地都有相应的免税政策,他们真正缴纳的税费可能不是很多。

但是,他们上缴的外汇可就真的太多了。

这可是有名的创汇大户啊,尤其是他们的游戏机在花旗国热销,带来的全部是外汇。

即使一些企业生产的全部内销的产品,他们也能够用外汇来购买物资和原材料,这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呢。

当然,长城公司也并不吃亏,他们买东西当然不是以市面价购买的,大家已经自动折算成了市场应该具有的汇率。

现在的汇率制度就是在掩耳盗铃,就连领导的孩子们出国留学换取外汇都要到黑市按照1比10来换了,硬守着1比3的汇率,也可能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沈光林让长城公司来投资确实是没有问题,引进别的外商来投资也没有问题,无非就是换个壳而已,这个业务他熟。

可是,他需要当地政府也给个建议,他真的拿钱过来了,都是能干些啥呢。

总不能用钱来做善事吧。

金陵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钢铁和化工。

后世可能还要再加上电子和机械制造。

沈光林有钱,也能拉来钱,他跟大家说的也很清楚,想让我们投资没有问题,就看地方能够提供什么条件,他也好去跟别人说啊。

沈教授给自己设计的地位很超然,进可攻,退可守。

想答应的时候自己就能做主,不想答应的时候就推脱说自己只是一个首席科学家,权力有限,至于老板是谁,这很难讲。

毕竟,金陵并不是桂西,桂西虽然很穷,但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金陵有什么?

金陵有十三钗。

金陵还有秦淮河,有总统府,有中山陵。

作为古时候的扬州,这里也有属于它的繁华。

既然想招商引资,地方政府还是有办法的,可以搞合资嘛,金陵的石化或者钢铁厂都行啊,看你们的意愿,所有行业任你们挑选。

难道这些公司都已经开始亏钱了吗?

当然没有亏钱。

但是,招商引资毕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只要你们投入的资金足够多,什么都是可以谈的。

这些年,很多优质的国产品牌是不是就是这样消失的?

沈光林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由于地方政府对外资的倾向性和招商引资的需要,外国企业在华夏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一般都是顺风顺水的,它们表现出了无数风光,也体现出了无处不在的优越感。

沈光林回到金陵刚一谈判就察觉这一点,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能以外资的身份体验一把优越感呢。

只要有钱,想买谁就买谁,谁阻拦就是不顾大局。

不过,沈光林现在信奉的是中庸之道。

他可能也是害怕当地政府将来会秋后算账,也不想承担侵吞国有资产这样的恶名,因此并不准备占这样的便宜。

沈光林想了想,那就拿纺织行业先做个试点吧,合作的愉快,可以追加更多投资。

金陵有一家规模非常大的纺织厂,占地范围也很广,刚好可以拿来用。

毕竟,他沈某人的夹袋里也已经有人才了的。

在杭城,李纲夫妇俩做的很不错。

现在让他们到金陵来二次创业,沈光林相信他们肯定也行的。

石化和钢铁行业沈光林确实也是很想进入,但是他自己手里没有人啊,而且这个年代,政策上也不允许。

不懂行就贸然进入,进去之后恐怕就是害人害己。

纺织行业可就不一样了,长城服饰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

在金陵生产了再多的东西都不怕,大不了从其他公司采购的时候减少一些配额就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