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论文(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2 / 2)
在沈老师这里,只要肯花钱,沈光林并不介意帮助他完成一下学术梦想。
跟其他老师找沈光林帮忙不但不感激,反而动辄催促追赶不一样,王老师的态度非常好:
“沈老师您好,正忙着呢,我看您辛苦,特地托人从乡下带了一只水鱼,你看看这裙边,可厚实了。”
沈光林抬头一看,又是他呀。
微微一笑,却没有放下手上的工作:“甲鱼可是个好东西,以形补形也不错,嚯,这么大的吗,好粗,好长!”
王老师带来的这只甲鱼确实很大,看着起码有十几斤,一般来讲三四斤的甲鱼已经很不错能够上桌了,上了十斤的甲鱼已经成精了,想碰到并不容易。
沈光林拿一只铅笔去逗弄这只甲鱼,这只老家伙闪电搬的伸出头,咔嚓就咬住了。
没几下,铅笔碎了。
“你是不是又想催我论文搞快一点,我已经知道了。”沈光林很明白他的意思。
“没有没有,我就是来看看您。”王老师言不由衷的干笑了两声。
“王老师坐吧,你的论文已经写完了,需要修改的地方比较多,你自己看一下,最好翻译成中文自己先熟悉下。”沈光林已经有万贯家财了,还为了200块而折腰,想想也是不值得。
但是200块已经是王老师拿出的最多的钱财了,有些老师只给了50块,有些老师一毛钱都没给,还觉得你一个年轻人,让你翻译是看的起你。
沈光林不去辩解,暗暗决定,做完这一波,以后再也不接这样的活了。
王老师拿起桌上的论文就看,随即变得一言不发起来。
能够做到京城大学的老师,当然不是不学无数的。
可是,王老师就是传统的那类学俄语的老师,让他看英语论文,他努力了大半天,算是认出了一些英语单词而已。
沈光林又在那里写了半天,正想去查阅一下参考资料呢,抬头就看到王老师还在那里好像很努力很专注的在看论文,那严肃的样子,仿佛深入进去很久了。
切,在我面前还要装。
“怎么样?对得起你的200块吧。”沈光林笑着问道。
这篇文章改起来真难,全文一共17处谬误,一一修正而又不失去原文的色彩,真的还是要有点水平的。
“沈老师,我能不能拿回去看看?”
“你不准备发表了?我这两天就要一起邮寄出去了,不然我才不会放着大好时光窝在办公室写论文呢。”沈光林已经好多天没有找李莉妹妹玩耍了,男人工作起来就像玩游戏一样会忘记一切,女人,呵呵。
“发表,当然要发表,但是我可以去复印一份吗,您不是说修改的内容比较多吗,我也要记下来都是修改了哪些内容不。”
也有道理,老王还知道自己学术水平不行呀。
沈光林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王老师高高兴兴的带着自己论文走了,他并不知道,自己顺便还带走了一篇沈光林原本写给他自己的论文。
由于沈光林写的都是纯英语论文,王老师根本不具备翻译的能力,他带回论文之后先是拿去复印,然后再去找人翻译成中文。
在京大这件事不太好操作,主要是面子上挂不住,但是去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却可以完成的很好。
这个年代国外的期刊非常昂贵,动辄几十上百美元,即使放在后世,一些学术期刊也并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因此,一些有志于学术的学者会委托出国的人把重要的论文影印下来或者摘抄下来,然后带回国内再翻译成中文,自己理解学习了就算是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了。
很多人都这样干,不差王老师一个。
论文很快就被翻译出来了,一共有两篇,其中一篇就是王老师自己书写的那篇论文,但是论点和论据几乎都不同了,不过大体意思应该是没有变的。
另一篇论文也是王老师的“研究领域”,算是他论文的延伸和发展,是自己未来“下一步”的工作,但是沈光林已经提前完成了,只是结论却和自己心目中的结果完全不同。
经过验算和推演,王老师发现沈光林写的竟然是对的,小沈老师的研究结论才更符合实际。
这可是最新的前沿成果,难道也是给自己准备的吗?
管他呢,大不了再付他200块钱嘛。
王老师转身就把这两篇论文的中文版投递给了《物理学报》
《物理学报》由物理学会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从1933年创刊,一直到1953年才改成《物理学报》。
京城大学的老师教授们投递《物理学报》也算是回归自家家门了。
因为现在《物理学报》的主编就是京城大学的副校长,理论物理教研室的主任王竹系先生,他可是中国物理泰斗,当年的杨震宁和李正道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王老编写的《特殊函数概论》就是一本专门为理论物理工作者编写的著作,对中国物理的发展居功至伟。
而这一切沈光林是不知道的。
他还沉浸在书写的快乐中,还想着去哪里买菜,出去春游该准备哪些东西,哪里更好玩一些,李莉妹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