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五十章:君子可欺之以方(2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朝廷对于边军的管理,历来十分严格,并不是总兵官可以一手遮天的。

甘肃除了有总兵官,还有副总兵官和协理军务大臣,甚至还曾经有镇守太监。

就算是王敬自己胆大包天,只要金濂有旨意和堪合在手,找上这几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调动甘肃的官军,直接将王敬罢免圈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其他人的身上。

如果说会闹到兵变的程度,那么只会是一种情况,那就是,整个甘肃上下,从总兵官到地方官,再到统兵的普通将领,全都沆瀣一气,联合起来反抗朝廷。

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从其他地方调动官军镇压。

但是,这怎么可能?

甘肃虽然不比宣府,大同这样的重镇,可到底也是份量不轻的边镇,这样的一个边镇完全失去控制,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正当金濂思索着,该用什么理由来推拒的时候,天子却已经开了口。

不过,天子接下来的话,却更让人感到无语。

只见他老人家沉吟了片刻,似乎是认真的想了想,点了点头,道。

“先生所言有理,的确不妥,如此风险太大,既然如此,还是先传旨,撤去王敬,马昂,宋杰之职,将其押送回京待勘,甘肃军务,暂由延绥总兵王祯接掌,另派佥都御史仪铭协理甘肃军务,如此可好?”

这……好什么呀,我的陛下!

王敬是甘肃总兵,马昂是甘肃副总兵,宋杰是左副都御史协理甘肃军务大臣。

这还啥事没查出来呢,一下子把整个甘肃的几个镇守大臣全都撤了,陛下您这咋一招比一招冲动啊!

虽然说,谋刺重臣事关重大,但是,无凭无据的,要将整个甘肃的总兵副总兵加军务大臣全部撤换,这可不是小事。

尤其是在即将整顿军屯的这个当口,势必会让其他边将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指不定到时候会闹出什么乱子呢!

当下,靖安伯范广便道。

“陛下,甘肃毕竟乃边陲重镇,与鞑靼相接,如今虽边境承平,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

“年节刚过,草原尚是苦寒之时,时有小股虏贼扰边劫掠,此事对甘肃大动干戈,势必令其有机可趁,平白令我边境百姓受苦。”

“陛下心怀宽仁,体恤百姓,想必不至于因将官之过,令百姓遭罪,故臣斗胆请陛下三思,待案情核查清楚之后,再行定夺。”

这是从边境安稳的角度出发而言的,紧随其后,陈镒也开口道。

“不错,陛下,如今朝廷正要整饬军屯,边境诸将本就有所紧张,若此时无缘无故的拿下王敬等人,势必令人心浮动,徒生猜疑,实非明智之举。”

紧接着,杨洪,李贤等人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基本上都是持反对的态度。

不过,朱祁钰却不为所动,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而且,更奇怪的是,在场诸人当中,最有发言权的于谦,也一样始终没有开口。

天子始终不表态,老大人们翻来覆去的劝谏,也说的口干舌燥的。

终于,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场诸人慢慢注意到,天子虽然没有开口,但是,目光却始终落在于谦的身上,不曾移动。

而于谦低着头,看不清楚神色,但是以他的性格,沉默这么久,本就是异常之事。

于是,在殿中彻底安静下来之后,众人的目光也汇聚在了于谦的身上。

片刻之后,一声轻轻的叹息声响起,于谦终是起身,道。

“陛下,臣以为大可不必动此干戈,甘肃边将官军,牵涉侵占军屯之事虽然严重,但远不至于举兵与朝廷相抗,更不至于将一应官员尽皆撤换,闹得满城风雨。”

这话说的笃定,以至于,让在场的诸人都不由面面相觑。

于谦的性格除了执拗,也十分沉稳,他敢下这样的结论,想必,不会是空穴来风。

只不过……

御座之上,朱祁钰依旧平静的望着于谦,却明显不愿就此罢休,淡淡的道。

“甘肃乃边境重镇,倘有万一的可能,便要做万全的准备,任礼久在甘肃镇守,旧部遍地,他甘冒此险杀人灭口,只为阻挠朝廷彻查军屯。”

“如此行径,令朕不得不怀疑,甘肃诸将,是否早已经因军屯之事私下勾连,欺上瞒下,如今金尚书要亲赴甘肃察查,朕若不撤换这几人,倘甘肃诸将恶向胆边生,再生变故,谁能担责?”

言至于此,天子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虽然不清楚任礼到底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险,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军屯。

从这个角度出发推论,如果说甘肃的军屯糜烂程度,已经足以让任礼这样一个已经卸任的前总兵官用这样极端的方式阻拦朝廷彻查,那么,在被逼急了的情况下,发动兵变,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换而言之,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甘肃的将领,都已经不值得信任了。

于谦的神色有些踌躇,他张了张口,刚想说他能承担,但是,话未出口,便见到天子抬手制止了他。

“于先生莫说你可以为他们作保,甘肃之地,牵涉到关西七卫,更是边防重镇,一旦生乱,即便如今也先元气大伤,也绝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所以,不管谁来作保,朕都不可能拿整个甘肃冒险。”

这一番话,算是堵死了于谦的所有话头。

天子说的不错,如果说甘肃一旦发生兵变,被瓦剌趁机攻取,那么,满朝上下,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相较之下,虽然如此突然的撤换一系列的将领,会造成短暂的混乱,但是,毕竟甘肃的边军仍然安稳,只是调动起来会有迟滞,其后果,最多就是在一段时间之内,出现难以遏制的小规模的劫掠之风,可大的乱子是不会有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本是最简单的道理,但是,因此而牵连的百姓……

天子说完之后,目光依旧落在于谦的身上,倒是没有急着真正下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与此同时,其他众臣也都察觉出了不对,一个个也不再说话,眼观鼻鼻观心,甚至连眼神都不敢乱看。

终于,在一片难熬的沉默当中,于谦抬起了头,神色复杂中透着一丝无奈,拱手开口道。

“臣斗胆,可否请陛下准臣与金尚书二人单独奏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